2008年12月31日 星期三

連假任務

1. 檢視同學技術學書面報告 審定與給整體建設性建議
2. 觀摩各組網頁成果 (聯繫思瑋協助審定)

2008年12月18日 星期四

技術學課程可能需改善的地方:

A. 教學形式:
1. 電腦教室上課時,應要求同學集中靠近前方坐
2. 上課時同學們使用BBS、MSN、NOTEBOOK等情形是否該限制? 是否要求助教多留意?

B. 醫學資訊課程介紹與同學報告:
1. 課程開始時應強調課程網頁有報告相關規定、注意事項、簡報設計技巧等資料該掌握 (第一次上課就該提醒同學)
2. 同學準備報告時為了避免自由選擇後主題重覆性太高,是否該限定報告主題讓同學選取 ?
3. 助教協助同學定報告主題與架構等,是否改採自由參與方式? (同學覺得準備上有困難才約時間,不然告知主題即可)
4. 可建議同學看看以往學長姐的報告簡報並注意報告建議

C. 網頁製作教學:
1. 課程開始應強調課程網頁有網頁空間設定、資料上傳、HTML教學資源等網頁連結可使用 (第一次上課就該提醒同學)
2. FTP使用教學、個人網路空間設定可多利用計中的教學示範網頁
3. HTML教學時可善用"HTML教學目錄"內資源做範例說明
4. 確保同學能專心上課與吸收,是否必要出課堂簡單作業(下課前完成)?
5. 可建議同學看看以往學長姐的網頁製作成果

D. 課程準備:
1. 電腦教室的借用事宜提早確定
2. 盡早確認上課需求軟硬體設備之操作與問題

2008年12月5日 星期五

關於注意力測驗電腦化設計,今日會議結論...

1. 希望蕙君出國前幫忙彙整設計原理、規格等相關的參考資料。


2. 薛老師認為採用健側手直接點擊之方式對表現的影響尚可接受,且仍希望觀察作答的順序表現,建議主要還是繼續發展畫記測驗。而昨日所設計的符號搜尋確認建議可保留並進一步完成,之後有可能會以多類測驗一起於臨床使用。


3. 畫記測驗先採用4x2方式設計,中央保留不計分區塊:



避免複雜線段,採用單存的圓點當目標物,於各區塊做目標物數量與排列的變化。
各區塊出現目標物數量相同。

4. 先以各區塊4個以下之目標物位置變化進行設計,先不考慮加入干擾物變化。
三週後看看初步成果....

下次會議12/26 11:00

HTML 課程準備

下週二下班之前完成:
1. 確認各組同學之題目,並寫在網頁上
2. 下週三報告之題目,事前準備。 If possible: 含國內外相關論文進展,及相關介紹文獻及網站。
3. 網頁製作相關之Photoimpact 功能並舉例說明,時間約30分鐘(不含同學練習)。
4. HTML進階功能補充。

---------------------------------------------------------------
目前想到這幾個功能是常用的:
1. 功能選單的icon套用
2. 影像擷取
3. 圖片、背景處理(亮度、對比、RGB三彩度、焦距、雜點等調整)
4. 圖片外框套用
5. 圖形化文字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哈哈哈...今天程式設計效率高...

隨機但不重複的出題設計:
用隨機元件、4個連續的 for loop與array切割功能...
試出來啦...
出題位置(座標)可以到處跑且不重複....^^....

馬上用在新設計的這套評估介面...
剩下符號變化與干擾物的隨機控制囉...

小組討論準備資料

1.
說明以往line crossing 設計進度與設計上遇到的問題。以及相關規格之擬訂,如上上篇blog記錄所描述。

2.
經過新資料彙整與討論,掌握了些Neglect syndrome相關的重要知識與以往研究設計用的規格,如上篇blog記錄,藍色標示關鍵性資訊。

3.
利用12/4當天趕工,仿造設計了前篇blog所提的另一種評估方式的雛型以供小組討論時介紹。
採用隨機但不重複的出題設計依然是個限制。

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

Neglect syndrome視覺搜尋表現

1.
不只記錄有無找到目標物,答題的"反應時間"是重要表現依據
Neglect者不易發現某些位置的目標,會於該處過於留意,甚至反覆檢查,是傳統只記錄完成數量的紙筆測驗所無法觀察到的。


2.
vertical quarter-sections:
垂直四等分設計,是Neglect評估最基本的設計。


3.
空間注意力評估難易度調整可由以下著手:
(增加難度,越能發現Neglect問題)
數量:少量→繁多、密集
排列方式:整齊→混亂(目標目間的斜率變化大)
特徵變化:無干擾物→單一特徵變化→多特徵變化

排列方式與特徵變化交叉組合後...會更複雜...
考慮測驗時間、病人耐力與參與程度等,增加目標物數量似乎不太適合。

4.
符號特徵變化:
A. 顏色
B. 樣式(形狀、旋/翻轉、大小.....)
但因旋/翻轉、大小牽涉較複雜的空間計算能力,不適合。
特徵變化中又以顏色與形狀的變化是最容易判斷差異的形式。

5.
受測者中線位置(viewer-centered)與測驗工具中線位置(object-centered)要持續保持一致,才能達到Neglect評估效果。
至於與眼睛的距離、視角、畫面涵蓋範圍(左右廣度)等參數目前暫無標準化規定規格,需視臨床試用後需求來訂定,可以是後續研究探討主題。

6.
切換隨機變化的畫面,受測者回答有無觀察到畫面中目標物出現,並記錄反應時間,最後統計目標物於哪幾個位置出現時會有判定上的困難(沒看見或耗時),可判定Neglect情形。
蠻適合的評估方式!

----------------------------------------------------
最後所提的此種設計不用考慮作答的執行能力、選用觸控螢幕等問題,且設計隨機出題不會有困難,容易做難易度調整、適性化設計......

挖哩勒....之前設計的都快成形了...感覺做了好多白工...
轉來轉去...還是繞回了這種類似打地鼠遊戲的設計最適合...orz...

兩天任務的進度

感覺兩天真的做不了很多事...
1.
跟昶霆聊了一下,報告的內容、提供參考資料(Cook輔助科技那本書第七章電腦操作介面輔具設計應該對他電子遊戲復健的報告&主題網頁有幫助),他對陽明腦科所之類的有點好奇(針對大概都在做什麼、可以先了解哪些學科,就了解的部分稍微談談...)
2.
line crossing 點擊軌跡的起始&結束點標示功能、點擊時間差紀錄&chart圖...完成(可點擊圖放大)


3.
大概訂了一些粗略的測驗規格
A. 病人作答方式:
觸控螢幕+病人健側手食指直接點擊
B. 出題方式:
1) 符號排列隨機
2) 符號樣式隨機(目標or干擾符號切換、旋轉、大小變化)
3) 雖然出題隨機,但配分區塊所呈現的目標數需保持不變
4) 因應中風病人設計適合的配分區塊畫分方式(需再討論或測試)
C. 結果記錄:
1) 簡單基本資料、測驗日期&時間
2) 傳統記錄方式(各配分區塊完成目標物數量,如:5/6指6個中完成5個..)
3) 測驗過程計時,甚至限時(需討論)
4) 答題行為記錄:
‧重複畫記與遺漏之統計,甚至列出位置
‧記錄點擊順序(軌跡、並標示起始&結束)、兩次點擊間時間差(速度差是否較合適?)
D. 希望能依表現結果判定空間注意力好壞(neglect),甚至判定有差異層級
4. 星期二蕙君沒來,這幾天討論看看出題方面有沒有適合的方式...

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

上次討論時自己列出的書面記錄

11/11
  • 以line crossing的局部 做初步設計、練習
  • 目前介面功能:
    1. 記錄基本資料
    2. 測驗畫面(畫記變化、即時數據)
    3. 畫記表現(計分)
    4. 累積畫記(軌跡圖)
    5. 自動存檔 (檔名依測試編號變化)
  • 設計未完成部分:
    1. 隨機出題、符號版面變化
    除非是排列整齊的測驗版面,不然隨機變化出題必使目標物座標亂掉,畫記判讀、數據分析會跟著亂掉...要如何match隨機變化後的絕對座標,可以確定自己技術上辦不到,可能需尋求高手..目前只想到多改幾個版...
    2. 擴充至全版面測驗、測驗畫面切換成全螢幕
    3. 重複畫記、遺漏之座標位置與次數
    4. 畫記時間差、座標像素差
    5. 軌跡圖標示起始、結束點
  • 繼續任務:
    1. 繼續技術上OK但未完成部分,加強程式流、介面操作、存檔資料架構等
    2. 預計預計完成「隨機出題」以外其他功能...
    3. 無法解決的問題,尋求技術資源:LabVIEW360論壇、高手協助
    4. 建立新的專案BLOG...

PS: 如何做計分配置以適合中風病人注意力測驗 ?
---------------------------------------------------------------

上次後來留下討論的人,定下次開會12/5 11:30...

蕙君blog沒做11月的記錄...我也一直未被告知...剛剛才確認... 金害...orz...

12/1,2 預計任務

1.
協助課程與同學討論報告的準備...約2~3小時...
2.
找蕙君問問line crossing與cancellation的設計原理方面有沒有挖到相關資料...
再討論如何做計分配置會較適合中風病人...
3.
擬訂電腦化注意力測驗所要的功能..
含硬體操作與軟體部分要的功能
4.
繼續試做原訂未完成的功能..
記錄設計上的問題、無法完成的部分或構想替代方案...

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接下來任務

1. 協助課程告一段落...(協助同學準備報告、作業與最後的評分...)

2. 繼續銜接注意力專題的任務:
a. 列出電腦化的注意力評估工具所需求的功能、規格、配分方式...
(中風病人於注意力表現時還有哪些功能該去注意...如何作標準化的難易調整...配分區塊如何分配設計最理想等...這部分可能需找較有臨床經驗的人討論...)
b. 繼續程式寫作測試,完成自己可行的功能..
c. 訂出真正會需求協助的部分與尋找協助資源...
(程式試做部分,欲計花2週完成,約12/13前,無法完成部分看看是否有替代方案, 再不行就列出問題來交給專家了...)
d. 幫忙掌握eye tracker硬體效能、是否可應用...
e. 可先構思未來將如何於臨床做初步測試...
f. 成大汪老師那套CACTS是否有取得試用的必要?
g. 注意力專題相關的資料慢慢彙整成獨立BLOG與記錄設計進度...

3. 週六...呂文賢老師、謝正熙那邊不知是否有需協助的部分...

11/26 自己在台上報告的問題

報告內容:
1. 大章節間,甚至頁與頁間連貫性不夠強
2. 說明實例不夠深入,都列舉一般性的應用,難列舉OT相關的實例
3. 部分內容性質相近、重複: IT優勢 & 彌補人類限制、相關技術應用成果 & 實施效益、治療與控制 & 互動控制技術
4. 各章節結束缺乏summary,跳太快
5. 幾張圖片使用不當(心電圖美女、兩隻貓),同學注意重點轉移 ?
6. 部分詞彙&說明對大二同學而言是否太抽象、太專業,同學慢慢失去興趣 ?
7. 後來發現:診斷&決策之說明圖屬臨床決策系統功能與優勢介紹,非定義說明
--------------------------------------------------------------
表達方式:
1. 然後...然後..還是然後... (催眠式語助詞一直難改..orz..)
2. 概念無法簡潔、清楚、統一地表達出來...常發生贅詞、反覆描述..
3. 語調、速度控制穩定性不佳,熟悉的部分可能說明太快,不熟的部分會卡住或吃螺絲
4. 語調、音量變化不大...適合催眠....orz...
5. 同學對台語陌生?
6. 示意圖變換太快? 有需要再summary嗎?
--------------------------------------------------------------
整體而言,不確定哪些對同學們而言該深入說明,哪些可輕鬆帶過,對報告內容不夠熟練等,是最大的致命傷...

課程準備告一段落

上次小組報告完後就一直在準備技術學上課資料或其他雜事...
BLOG長草了...
課程準備告一段落了...剩下同學們的報告了...

同學分組與照片網頁剛建置成型:
http://homepage.ntu.edu.tw/~clhsieh/ait2008.htm

再慢慢補齊一些跟注意力專題相關的記錄...

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技術學課程計畫與更動

上課時間:

  • 11/19, 11/26 (教學與練習) ─ FTP、HTML、醫學資訊與相關工程技術介紹
  • 12/10, 12/17 (分組報告) ─ 電腦相關技術於OT的應用 分組報告

作業與報告:

  • 三人一組
  • 各組一次分組報告
  • 各組完成一個主題網頁(生活知識、符合社會需求或OT相關之主題,於在校年限中長期維護者有獎勵...)

CACTS參觀目標與訪後整理

A. 觀摩CACTS示範,可能的話,親身體驗。
Ans:
親身操作。
測試介面:
輸入基本資料→選擇出題模式(一般、隨機順序)、樣試(符號、中文字、英文字母、數字)→全螢幕測試畫面→點選結束鈕
統計介面:
scanning摺線圖、點與點距離、錯誤數、左右兩半邊錯誤比、報表列印等功能

B. 關於「CACTS整體」欲澄清之部分:

1. CACTS所要評估的表現,除了文獻中所提及的visual attention與visual scanning behavior外,是否還有其他層面?
Ans:
就CACTS的功能,可以統計左右半邊錯誤比列、記錄選取目標順序與彼此間距離,但並無記錄各別的反應時間;操作仍如同一般紙筆測驗,能觀察的能力有限。


2. 有否針對CACTS之心理計量特性(系統偏誤、再測一致性、反應性等)做驗證之相關文獻可供參考?
Ans:
目前於臨床不同對象測試階段,有於ADHD與中風病人測試的經驗,但因設備與人力不足,尚未開始驗證相關工具效能的實驗設計。(汪老師提到,該系統並非為了解決特定問題而以工程的角度設計成型,目的只是期望將傳統方式電腦化,來探索適用情形與適用對象,但後續並未密集投入改良,一直處於實驗測試階段。)


3. 是否能分享昔日建構該系統並實施測試之大致流程與時間花費?
Ans:
汪老師表示,多年前提出構思與黃河銓老師討論,但主要開發與設計由黃老師一手包辦;自己只是使用者的身分,並未密集參與且對IT技術也沒概念,只是以臨床使用的角度對於需求的功能與呈現規格給予些建議,但最後設計上仍有一些不盡人意且多餘的功能,或操作上的限制。共同發表期刊只是因應職場與設計者需求。(汪老師一直謙稱對於這部分只是為了研究而研究,不想浪費以往的資源投入而將資料整理發表。但因實驗人力不足、臨床效益不彰[臨床接受不高、與紙筆測驗差異不大]、硬體限制等問題,後續研究進行緩慢,甚至停滯。)

C. 關於「軟硬體及參數設定」欲澄清之部分:

1. "digital paper"的硬體介面是如何架設與操作?昔日硬體架設之主要參考依據(文獻)為何?
Ans:
操作硬體經兩次改版:
四五年前第一版參照90年代歐美多位學者將傳統紙筆測驗進行電腦化設計採用數位手寫板的方式,使用手寫筆於手寫板上圖寫,於螢幕呈現變化。(操作介面與呈現介面不同)
兩三年前黃老師將系統移植於平板筆記型電腦,直接以數位感應筆點擊電腦螢幕方式進行操控。(操作介面即呈現介面)。此操作樣式設計,乃為了符合原始測驗形式且硬體技術可結合,無交代明確依據。

2. 觀摩操控CACTS時,游標變化是如何呈現的。觀摩操控CACTS時,答題反應與圖案相互變化是如何呈現的。
Ans:
游標接觸目標時不會又顏色反差的變化;點擊目標後會於符號上標記橘色的「X」,會保留,有修正功能(再點擊一次可消去)。


4. CACTS的程式設計上是如何設定以達成visual scanning behavior的觀察?記錄答題的絕對時間嗎?(答題的絕對時間是否有使用的價值?) 還是僅記錄答題順序?
Ans:
僅記錄將符號作上標記的順序,無記錄絕對時間;甚至修正過程亦不做記錄。


5. CACTS有無記錄點選錯誤次數的功能?CACTS有無記錄重複點選次數的功能?如果有,分別如何設計與呈現?
Ans:
會於測驗結束後統計遺漏數量與選錯的數量,但不會記錄錯誤的符號位置。
測驗介面採用整體畫記完成後再點選結束鈕以進行後續數值分析,具有有修正選取的功能,無記錄重複點選的功能。(整體看來,測驗介面並無記錄即時反應資料的功能)

6. 試題設計(符號空間配置)只有一套版本? 或是以多套隨機進行施測?
Ans:
符號、中文字、英文字母、數字等四種樣式的測驗都只有一套版本。

C. 關於「實際測試情況」欲澄清之部分:

1. 於實際測試時,是否有因受試者動作執行困難而影響答題效率,甚至選答錯誤之情況? 如果有,建議可如何改善?或是否還有其他明顯影響測試結果的因子?
Ans:
經硬體改版後,作答仍依賴手部運筆能力、慣用手,不適用於有相對應需求的動作障礙之對象,且平板電腦雖已採用直接點擊螢幕方式但仍需使用特定的數位感應筆,一般尖物或手指點擊是沒反應的,正是本系統一大硬體操作限制。
汪老師亦認同以無動作障礙的手之手指直接點擊觸控螢幕面板會是目前的可行方式,但需考量反應精細度。而眼控設備亦是不錯方式,但受限於金費。

※ 依汪老師於不同對象測試的經驗,提到幾項該注意的議題─
1. 畫面全螢幕尺寸、符號大小:無絕對的標準,如果可以盡量同紙筆測驗規格。
2. 畫面與眼睛的距離或視角、環境與畫面的亮度:亦無絕對的標準,但需盡可能達到標準化,視覺注意受能見度影響深遠。另外,無論老人或孩童受測,皆需注意電腦畫面的「光刺激」,需適量調控與受測者適度休息。
3. 受測者作答策略vs.時間限制:因刪除測驗無時間要求,部分自我要求高或缺乏自信的受測者會過度一一比對,甚至反覆確認已完成部分,以致作答效率差且結果不客觀。必要時以指導語要求快速完成或限定作答時限。
4. 受測者接受度:目前受試族群對電腦介面陌生、或文化上排斥等,都是需考量的因素,如何設計具吸引力、符合文化或年齡層的題材取用都要注意。汪老師感慨,目前世代之南部地區老年人對電腦介面測驗的接受度遠不如傳統紙筆測驗,可能也與地域性有關。


2. 於實際測試時,如果有重複測試之需求,是否發現疑似學習效應之情況?如果有,建議可如何改善?
Ans:
汪老師表示,刪除測驗沒有時間限制,是一直以來最大的問題。
同一版本重複施測時,可以感受到受測者作答效率提升(較不會重複檢查修正),但卻無法量化(沒記錄作答反應時間),且對表現結果也影響不大(大部分較正常者幾乎不會遺漏與選錯[天花板效應],少部分較嚴重者會答錯的部分也不見改善)。所以,後來她改採用限制30秒內計時方式測驗(一般受測者只能完成局部),發現雖然有能多完成兩三個目標、scanning摺線圖較整齊少交叉情形等學習效應發生,但對結果的影響算在合理範圍,並無特別去處理。

D. 希望可取得CACTS軟體回台大,供往後設計中風患者之電腦化注意力測驗時參考用。

E. 希望能有專利申請/版權所有之相關經驗分享。

Ans:
就D, E,汪老師自稱自己為使用者身分,目前手上無安裝程式檔,亦無權擅自給予軟體,有需要得向黃老師詢問與索取。(汪老師很為難的樣子...orz...)

============================================ ===

※ 整理CACTS幾項限制與未來發展類似設計時需注意的事宜:

1. 就硬體而言,平版電腦仰賴感應筆控制,無法以其他尖物點擊取代。當運筆功能受限時,便明顯影響作答,甚至無法操作。→ 強烈支持改良採用觸控式螢幕。
2. 系統無即時記錄反應過程且無記錄作答反應的絕對時間,漏了很多寶貴的過程表現訊息。再加上如果無時間限制,而測試者反覆檢查修正錯誤,只記錄最後的表現結果,亦非視覺注意測驗所期望的目標。→ 往後設計盡可能要求能記錄答題反應絕對時間,且錯誤與修正、重複點選都要記錄。期望系統能即時且清楚記錄表現過程。
3. 系統僅左右兩側錯誤比較且無記錄錯誤位置,就Neglect判定不夠精確。→ 除了左右差異,上下差異也是很重要,有必要限定更細的區塊比較以觀察Neglect分佈情形。
4. 測驗反應性差且有天花板效應,要能力有嚴重問題者才能觀察到有問題。→ 干擾物複雜程度、目標物數量與排列整齊與否等能否鑑別出有輕度問題者,需如何調整將是一門課題;是否限制作答時間,亦是值得考慮的要素。
5. 同一樣式的測驗介面只有一種版本,無法避免學習效應的發生。→ 雖然可能因測驗本身反應性差而使結果差異不明顯;還是盡可能隨機取用多版本或隨機排列組合方式來進行施測。
6. 施測條件(規格、環境、指導語等)標準化、提高測驗題材或介面操控的接受度都是值得努力的方向;每個變項都是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題材。
7. 點擊作答時,游標與目標物間的相互變化(未點擊前是否提示已靠近目標、點擊後目標如何變化等),對於視覺注意測驗或訓練的影響也都是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題材。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進行中任務...

1.
統計網頁部分:
修訂以往討論問題處、將無母數部分資料編寫於網頁,
已約好下班前(17:00)與李晏討論...
此網頁之章節架構、排版、適用於各解析度之尺寸微調、詞彙說明、索引策略等部分...將於本週內(10/25)告一段落...
之後再陸續檢索相關期刊以補上復健醫學領域之範例...

2.
PubMed搜尋建議部分:
給同學的搜尋策略建議大致完成,
待補上改良後的搜尋結果與遺漏的適合篇章..
10/21(二)下班前給書面...

3.
Neglect評估電腦化:
明天要小組討論的東西...
今天其他任務為主(統計網頁)...
這部分應該會來不及整理好...希望能改明天上午討論...
預計先從視覺Neglect部分的直線畫記(line crossing)開始...
符號刪除設計上較複雜...畫記部分完成後接著試...
(聲音定位技術尚未掌握...晚點..)
電腦化測驗選擇、硬體規格、軟體設計步驟...已確定...
但參數設定與評估工具版權資源該如何掌握...待小組討論...
10/21(二) 11:00 小組會議前與老師討論(with書面)..

4.
AIT課的一些建議與複習、整理上課資料...
期望於課前一週(11/12)準備好...

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關於 Applicatio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IT) / Homepage 課程建議

1. 評分方式建議刪除個人網頁評分:
新一代的學生們對程式軟體之興趣、應用功力落差極大,對於網頁設計、部落格建構頗多有經驗者,部分學生對HTML笨拙語法存有排斥感,對方便的套用形式較感興趣...
以往個人網頁設計落差很大...評分不易...
之後可考慮提供學生如何介紹、推廣自我的網頁、部落格建構資源...

2. 可將網頁設計與分組報告作業合併:
如果維持原方式不變..
同學分組報告仍是分兩次:OT網頁資源與IT相關應用介紹...
原則上仍是一組約6人...分6組...
各組以兩次ppt形式報告...最後整理成書面doc檔...
使用某一組員網頁空間來撰寫作業繳交網頁...
基本格式與內容需求:
(可依組員需求再擴充其他內容...排版架構都可以更具主題性...)
index頁面─
放置組員團體照圖片,下方列出組員姓名、學號、e-mail連結、作業頁面連結..
作業頁面─
報告主題、日期、ppt、doc檔連結(檔案請註明 office 2007 or 2003 格式) ;並概述組員分工情形;整理一下課程與報告的心得、收穫或困難...
範例:http://homepage.ntu.edu.tw/~clhsieh/ait%20sample/

3. 針對兩次分組報告主題建議:
OT網頁資源介紹─
除了以美國OT學校、非美國OT學校、三領域病徵為介紹主題外..
建議可再加入國內外OT可進修的其他相關領域、學系介紹...
如:醫工、生資、職衛、醫管、神研、腦科、行為科學、特教應用..等
對同學的以後的幫助一定也很大...

IT相關應用介紹─
目前可行主題:
a. 資料庫是什麼 ? 國內外文獻資料庫介紹 (資訊管理)
b. 媒合、(專家)決策技術是怎一回事 ? 國內外輔具資源、(媒合)資料庫介紹 (資訊管理)
c. 適性化是什麼? 傳統評估的電腦適性化改良介紹 (資訊管理)
d. 通訊技術、遠端監控、環境控制系統等技術簡單介紹;於復健或醫療照護的應用 (機電整合)
e. 生理訊號如空間變化、施力、動作電位變化等量測原理簡單介紹;於復健醫學的應用 (機電整合)
f. 目前 智慧型(電子)輔具、復健設備之臨床應用與優缺點介紹 (機電整合)

4. 建議可加入一些像ppt, doc編製的注意事項、技巧於課程:
約半~一小時..
如:字型使用、排版技巧、表格使用...等,或不同範例比較...
提醒報告呈現的架構安排...

2008年10月1日 星期三

9/30 認知小組會議 個人任務記事

本次會議結論:
1. 鎖定neglect評估工具為電腦化改良方向 (neglect判定為進行一般注意力測驗的前提..該先做..)
2. 以可行的 line crossing & star cancellation 做電腦化設計 (visual neglect) ;可再考慮進行 extinction test 的電腦化(運用耳機)改良 (auditory neglect)
3. 確認開發軟體資源與技術、需求硬體規格與金費
4. 採用以健側手直接點擊、選取方式作答 (排除紙筆或其他工具操作功能,並提高測驗效率) (健側手操控是否牽扯到cross middle line議題?);外接單鍵開關、觸控板或觸控式螢幕為考量方式
5. 確認欲進行電腦化改版,對版權侵犯之事宜
6. 以一般操控形式來進行電腦化設計,先不以昂貴的眼動儀為測驗工具
試試有無辦法記錄 scanning pattern...(答題順序是可以...注意的順序就...orz..)

下次會議:10/22(三) 13:00
------------------------------------------------------------------------------
ps:
1. 聽覺neglect測驗,通常會用extinction字詞,是搜尋相關資料、文獻的關鍵詞...
2. 測試視覺neglect時,需注意該如何排除可能是visual field缺損的影響...

2008年9月30日 星期二

本週任務

1.
注意力評估部分,已確認幾項可行測驗;待討論,確認更明確對象...

2.
開始尋求一些相關的軟硬體資源與複習...做新學習的準備...

3.
10/3(五) 皮托科技 舉辦 行為分析&人機介面設計結合眼球追蹤系統分析研討會 ,去了解一下該型的眼動儀應用情形...挖些資訊回來...

4.
剩餘時間以整理統計網頁為主要任務...

統計網頁調整

將有大規模調整:
1. 檢定統計量、t檢定、配對t、ANOVA一同置於母群體檢定章節(替代原ANOVA)
2. 無母數檢定部分未整理完成,將以幾項常見者做深入介紹
3. 索引部分需重新編製
4. 檢查頁面中的關鍵詞彙需補上相互頁面之連結
5. 預計補上單雙尾檢定說明
6. 是否加入ICC ? (入門的書籍無提到...)
7. 繼續以e-mail形式邀請協助、校訂
8. 檢查頁面說明、盡可能補上範例..

希望於兩週內能有大規模調整並上傳,以完成初步規模..
PS:3, 4, 7, 8項需長期進行,持續更新...

確認好將進行電腦化的注意力測驗

期限:10月底
其他需求:
A. 訂定時間安排計畫
B. 確認原參考版本版權 (可授予改良、改良的程度,防止侵權)
C. 確認後開始更深入收集相關臨床應用、類似改良設計
D. 列出軟硬體、或相關專業技術需求(有必要時找相關專業人力或尋求合作)

中風病人(老人)作答注意力測驗的限制

1. 空間形式測驗:
患側手動作障礙考量...建議使用健側手...
但健側手如為非慣用手...對細微目標物的選取(會選錯目標)、工具操作能力皆有限...
→ 盡可能排除工具使用而以手直接選形式、目標物不能太過細微

2. 時間反應形式測驗:
患側手動作障礙考量...建議使用健側手...
但健側手如為非慣用手...工具操作、快速反應作答表現會有限...
→ 盡可能排除工具使用而以手直接選形式、可能須先經多次練習
PS:失語症考量,時間反應形式測驗需避免以口語形式作答。

3. 空間暨時間反應形式測驗:
→ 作答時需更多注意...


試作練習題、排除中風病人作答動作的個別差異是有必要的...

注意力測驗之電腦化...最後歸類可行的三類

1.
簡單計次形式測驗的電腦化─
如:TEA的數樓梯、樂透(聲音形式)...或是其他類式CDR、CPT(視覺形式)...等...
主要評量功能:持續注意力、工作記憶力...
如再加些干擾,則為評量選擇注意力...

2.
空間性定位、選取形式測驗的電腦化─
如:BIT中的畫直線、符號刪除測驗;TEA中的找地圖、電話簿;DVT...(視覺形式)...
空間方位聲音定位(聲音形式)...等...
主要評量功能:空間注意力(測neglect)...
加些干擾,亦為評量選擇注意力...

3.
調整現有電腦版評估測驗(如:CPT)...以適合中風病人(老人)...
A. 出題時間(停留、間隔)
需確定是否為持續注意力不足...還是反應不及...
B. 畫面符號或聲音清晰可辨
如:較模糊者較適於評量持續注意,但也須更強的區辨功能...
C. 干擾程度
如:較複雜者較適於評量選擇注意,但也須更強的區辨功能...
D. 操作形式
答題時可簡單、反射般操作...如何排除動作障礙的影響...

以上皆須經由臨床測試,以訂定適用於一般中風病人的標準設定...

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國內OT學者相關認知領域研究成果

A.
成大 汪翠瀅 Wang TY
近年來以視覺注意力為研究主題,與高雄科技大學工程界學者合作發展電腦化測驗設備。(與本團隊發展方向相近)
PubMed目前只找到這篇:
Behav Res Methods. 2008 May;40(2):383-90.
Visualized representation of visual search patterns for a visuospatial attention test.
Huang HC, Wang TY.

B.
高醫 蘇純瑩 Su CY
多年來研究主題繁多..近年來開始鎖定認知評估工具WCST、LOTCA的成效驗證為主題...
PubMed目前只找到這篇是認知評估主題:
Clin Neuropsychol. 2008 Mar;22(2):273-87.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64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Su CY, Lin YH, Kwan AL, Guo NW.

----------------------------------------------------------------------
可惜校方缺乏此兩篇全文下載連結...!!

蘇純瑩 國內認知評估相關著作有:
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Performance after Putaminal Hemorrhagic Stroke
"洛文斯坦職能治療認知評估" 第二版的南台灣初步常模之建立
"洛文斯坦職能治療認知評估" 第二版於輕度血管性認知缺損的中風病人之適用性:初探研究

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

任務整理

本週任務重點:
1.
分析用於中風病人的注意力評估工具之功能要素、呈現與操作方式,並比對以往臨床施行成果(心理計量特性)以確定可執行電腦化者。
2.
記錄與整理上週三眼動儀參觀心得、於中風病人使用上的考量。為下次會議與薛老師討論的重點。下次會議時間:9/16 (二) 14:00。
3.
針對「電腦化的注意力評估」,繼續查閱國內相關領域學者的著作、成果報告。
4.
延續上週末未完成的統計網頁部分:信賴區間、配對t檢定

2008年9月5日 星期五

再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 ─ 評估如何電腦化

半小時

注意力(含空間注意力)

討論內容:
1. 分析評估工具的呈現、操作、功能要素
2. 決定哪些工具及項目是電腦化可行的
3. 決定電腦化的呈現方式
4. 決定電腦化的操作形式
5. 列出資源需求、設計上的困難

------------------------------------------------------------------------

目前疑惑:

1. 評估工具與項目的考量
注意力評估工具除了量得所要的功能外,多會牽扯到其他認知或執行功能的表現(如:運筆技巧、口語表達、區辦能力、順序、空間、計算概念),或需長時間持續操作,這些皆會影響所欲觀察的注意力功能之真正表現。適於一般人的評估項目,是否也能適用於中風病人,待詳細分析。再決定適合電腦化發展,所依據的評估工具及項目有哪些

2. 呈現與操作方式的考量
電腦化的呈現與操作方式,該如何設計才適合中風病人的訊息接收與操作。如何減低其他功能缺損對注意力表現的影響。如:可能只是執行功能缺損,而注意表現並無問題,但往往會影響最後表現結果。
是否真的有使用眼動儀的必要?

3. 符合中風病人需求與增加參與
尋求符合中風病人族群之文化、年齡的事、物、情境的,或是對族群而言是重要的、需要的、具吸引力的題材,以減少中風病人的排斥與提高參與動機。當然,題材的創新、呈現與操作形式的調整不能背離原先設計太多,並減低其他功能的影響。(對中風病人而言是有意義、想參與的,而不單只是玩或無聊的考試)

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政大 - 眼動儀應用 參觀記錄

眼動與閱讀實驗室
http://emrlab.nccu.edu.tw/
蔡介立 老師
http://emrlab.nccu.edu.tw/people.html#teacher
http://www.ym.edu.tw/cnl/member/jerry.htm

眼動儀運用於觀察一般人閱讀之設計:
A.
研究探究變項:
凝視停留時間、追視距離/速度、閱讀軌跡、注視點的頻率....

B.
實驗架設:
(1) 事後分析形式:
PC主機 + 螢幕,一套
透過資料擷取卡(PCI)結合眼動硬體裝置,負責眼動資料擷取、處理,可由廠商提供的套裝軟體介面即時呈現瞳孔位置並記錄數據(時間點、X、Y軸像素)供後續分析用(蔡老師用matlab分析數據、製軌跡圖、頻率分佈圖...)。

(2) 即時互動形式:
PC主機 + 螢幕,兩套
第一套如事後分析式架設,收集眼動資料由廠商提供的套裝軟體介面即時呈現瞳孔位置。
兩主機間透過互連的網路線,即時傳送第一套主機所得數據到第二套主機,經自行撰寫的軟體介面(蔡老師由matlab開發)做螢幕上目標物變換與計分。

C.
互動式設計,第二套螢幕上目標物規格:
螢幕解析 800 x 600
字體大小 24~32
圖片、圖形、照片等自行運用設計
(蔡老師自行用matlab發展此類互動介面...)

D.
本類實驗設計中眼動儀適用取樣頻率:
區辨字詞:250~500 Hz、 較高解析度
區辨區塊:50~100 Hz、較低解析度
低頻頭動對閱讀的影響暫不考慮(對Y影響較大)


E.
其他特點、優缺點:
1.
一般眼動儀最小精準度可達4像素,最高取樣率1000~2000Hz。(蔡老師推測:測量一般書報14
大小字體應該可行,至少需100Hz以上才夠觀察大致位置上變化。)
2.
精準度:頭罩式 > 頭靠式 > 無接觸式
3.
一般眼動儀皆對Y軸位置變化(上下動)精準度不太夠
4.
知名品牌且精準規格者,價格通常200萬上下,不是容易取得的設備
(蔡老師實驗室裡有三台,其中有兩台是中研院的財產...)
5.
套裝軟體只做數據記錄與特定形式呈現,功能常無法滿足實驗者需求,通常需自行使用開發軟體撰寫數據分析與呈現介面。
6.
目前實驗多採用「單一優勢眼」來量測,雙眼的眼動量測會更複雜。

F.
實驗室網頁有多項廠商、資源連結可參考。
眼動儀主流廠商:SMI、SR Research(國揚代理)、TOBII. 可參考產品介紹。
注意規格:取樣頻率、解析度、誤差、頭動忍受度...

G.
蔡老師推薦眼動儀使用者
陽明 神研所 鄭雅薇 助理教授
http://www.ym.edu.tw/nsi/

========================================================
9/5 補充
眼動儀於中風病人的可能研究應用:
A.
空間性視知覺 ─
空間注意力(neglect)、選擇性注意力的電腦化評估:
1.
用於刪除或選取目標的測驗,直接選取螢幕上目標
2.
直線二等分或標的(landmark)測驗,注視(停留)中點區塊數秒來決定中點
3.
電腦上情境或遊戲的操作,來看空間注意力、視野的缺損
B.
眼球追視、瀏覽策略的電腦化評估:
注意目標的順序、路徑、頻率與停留時間
(蔡老師就是做這個...)

應用上可能面臨的問題:
1.
一般眼動儀Y軸位置變化(上下動)精準度不夠 (閱讀策略多為單純橫向變化,所以蔡老師的研究,多設計只X軸方向的刺激變化,且頭靠式的眼動儀很適合)
2.
眼鏡鏡片反光易影響瞳孔位置校正
3.
頭靠式、頭罩式的眼動儀雖較精準,但對中風病人而言,可能會影響動作表現,且不能持續太久;而無接觸式的眼動儀精準度不足,但不影響病人表現。得依照研究問題的需求,以採用適合的形式
4.
據以往研究設計,雖然可採用仰躺方式進行眼動儀實驗,但對維持中風病人參與評估之警醒度而言是一大考驗
5.
是否能清楚辨識書報中大小14甚至更小的字之位置差異,仍待測試 (蔡老師也不是很確定)
6.
取得數據後的事後分析(採用人為切取片段或公式判斷)與繪圖呈現需額外用軟體撰寫 (這點我覺得還好..可以搞定..一般擷取生理訊號的數據後皆需如此...)

2008年9月2日 星期二

電腦化neglect評估工具搜尋結果

針對neglect,一般以行為表現或回應刺激、操作工具等方式來觀察、評估,而傳統紙筆測驗為較具標準化的設計。

1.
以PubMed, Google等來搜尋neglect相關評估,沒找到廣為使用的電腦化評估neglect表現之軟體、設備。

2.
學者們曾對傳統 neglect 紙筆測驗做過電腦化改良,但沒繼續發展成廣泛使用的設備:
A.
1990's Food for Thought 公司曾發展電腦版 Mesulam's cancellation tests,改由電腦結合手寫板方式操作(操作方式沒變),可改善施測效率且即時計分,並同時計算答題反應時間與記錄注意目標的軌跡。但成本考量、工具使用熟悉度成了發展限制。
B.
Clin Rehabil 2000; 14; 441 學者將 line bisection test 與 Albert’s Line CrossingTest 結合電腦、手寫板來計分(操作方式沒變),亦沒後續改良設計,以發展成完善的電腦化評估設備。

3.
其他測驗方式有:
(1)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ological Society (2005), 11, 697–707.
dynamic Starry Night Test (SNT)
(2) Neuropsychologia 44 (2006) 1752–1764
computerized delayed-reaching task
(3) J Int Neuropsychol Soc. 2008 Mar;14(2)243-56
未命名:LCD panel + stimuli

皆是不同於傳統紙筆測驗的形式,但也停留於研究試驗階段,無後續發展應用。
4.
國內研究亦有發展關於電腦化視知覺評估,如:
黃河銓 & 汪翠瀅 Computer-Assisted Cancellation Test System (CACTS)
目前僅於區域研究階段,還未推廣使用。
==========================================================
蕙君說明:
landmark test 類似 line bisection 延伸發展測驗,不同在於不需施測者畫出中間點,而是對線上的標記做出判斷,是偏左?偏右?還是居中? (可排除工具操控能力影響)
Milner Landmark Tasks, Bisiach Landmark Tasks 等 的執行方式、牽涉到的認知功能差異可再掌握....

2008年9月1日 星期一

老師提醒:電腦化評估工具資料之彙整流程

彙整電腦化 neglect 評估工具資料會有幾項關鍵步驟:
1. 先掌握傳統 neglect 評估方式有哪些(含紙筆與非紙筆,如:視覺、聽覺等...)。
2. 傳統測驗中,研究常用的、可標準化的有哪幾項測驗。
3. 這些常用、標準化的測驗項目是否可電腦化。
4. 針對測驗項目,搜尋目前是否有電腦化設計的例子,甚至普遍行銷的設備。
5. 再深入了解、收集該設備規格。

-----------------------------------------------------------------------------
PS:
研究文獻中自行發展出的新式測驗方法、設備,雖可行;但若沒廣泛被使用,亦不能採用。

======================================================
提醒:
除了留意認知功能的評估工具,亦多留意認知功能的訓練工具與設計。

9/1 本週任務重點

參加會議:
1. 9/3 觀摩眼控儀使用情形 (政大)
2. 9/5 認知小組會議
--------------------------------------------------------------------
本週預期進度:
9/5 小組會議前─
1.
「注意力」學理部分與評估工具再掌握:弄懂蕙君論文後面圖表的說明、比較。檢閱Assessment in OT & PT 這本教科書還有沒有一些可用的評估工具介紹資料。
2.
與 林昭 確認彙整電腦化neglect評估工具資料的規格。
3.
分析「常用於中風研究的五種注意力測驗」中測驗項目可能牽扯到的其他認知功能與可能改良方式。
4.
9/3去完政大後,稍微記錄對眼控儀使用的心得與限制。

時間彈性─
5.
彙整兩篇成果報告可用的資料、經驗。
6.
搜尋 蘇純瑩 或 汪翠瀅 電腦化認知評估的發表著作。
預計先找到2~3份。(下週繼續搜尋,再整理方法、經驗與其他重點)
7.
統計網頁:完成信賴區間、paire-t 。
8.
程式練習:構思random出題與event功能的迴圈結合。(星期六)

2008年8月29日 星期五

8/29 個人進度討論

1.
確定以「注意力」評估為發展電腦化方向
neglect的評估,仍可持續掌握。
2.
確認適合於參考的評估工具及測試項目,條件:
a. 評估的功能(如:選擇注意力)對中風病人而言是重要的
b. 電腦化是可行的
c. 減少其他認知功能影響(如:順序概念、類別概念、色彩概念等)。可針對目前評估項目存有的問題加以改善、單純化。
3.
電腦化的呈現與操控方式應盡早確定。
2、3項為下次小組會議的討論重點。
-------------------------------------------------------------------------------
4.
確認「以眼球追蹤儀評估中風病患之視覺注意力」 、「電腦化視覺注意力測驗適性化模式之研究」兩篇成果報告可參考的重點。
5.
搜尋 蘇純瑩 & 汪翠瀅 電腦化認知評估的 publish.
6.
統計介紹網頁,預計於9月底先初步告一段落。

注意力評估工具的測量項目難只測到單一功能

「常用於中風研究的五種注意力測驗」中:
1
TMT的A類、B類除了測得選擇注意力、分配注意力外,還跟順序概念、分類概念有關。當然也包含持續注意力與短期記憶力的運作。
2
CDR中選擇YES或NO的測驗項目與配對數字的測驗除了測得選擇注意力、持續注意力外,應該也跟短期記憶力運作有關。
3
TEA各項幾乎都跟短期記憶力運作有關;而地圖符號或電話號碼的尋找雖然都是選擇注意力,但簡單與複雜的空間排列概念會造成不同難易度的表現。
4
DS除了測得選擇注意力外,應該也受持續注意力、短期記憶影響,正向逆向背誦甚至包含順序概念。
5
SCWT除了測得選擇注意力外,當然也受持續注意力、短期記憶影響,對顏色知覺與顏色定義的掌握更是關鍵。

PS:只要是遵照一定規則且計時持續進行的測驗,幾乎都受警覺(持續注意力)、短期記憶力運作影響,會影響執行效率,甚至產生學習效果。

測試項目須如何設計,才能有效排除其他認知功能影響或降低到最低功能需求,是值得考量的。

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下次Meeting討論重點

1.
確定要先採用Neglect還是Attention來發展電腦化 ? 中風病人的需求性 ?
2.
要針對哪一種評估工具的測試項目來設計 ? 量測哪一種能力表現(如:持續注意、選擇注意) ?
3.
目前該類紙筆評估工具或已有發展出電腦化的評估工具,仍存留的問題 ? 是否可以解決 ? 可如何解決 ?
4.
該類評估是否牽連到其他認知功能(一般常會牽扯到短期記憶、分類、順序、空間排列等功能或概念) ? 可否排除或降到最低需求 (如:不同年齡、性別、文化、教育程度等之受測者皆可自然表現) ?
5.
* 確定電腦化呈現與操控方式
一般電腦exe檔呈現 ? 滑鼠點擊 ? 鍵盤 ? 觸控 ? 外接開關 ?
聲光 ? 語音 ? 情境設計 ?

Neglect 評估方式 與 電腦化 ideas

中風患者半側忽視主要表現為:
(1)運動性忽視
(2)感覺性忽視,包括視覺、聽覺和軀體感覺
(3)半側空間忽視

半側忽視評估的主要檢測方式有:
(1)線條、符號、字母刪除測驗 (觀察遺漏分佈)
(2)直線二等分試驗 (觀察取中點的位置)
(3)臨摹、自行畫圖 (觀察左右對稱性、特徵左右分配)
(4)兩點辨識能力測驗 (辨識紙上間隔20cm的兩點,並繪製連線) *
(5)翻轉能力測驗 (先繪製不規則圖形;再將其左右反轉繪製) *
(6)朗讀(明顯漏字、句)、抄寫 (漏偏旁、筆畫錯)
(7)聲音定位、空間定向 (遺漏環境中物件左右差異明顯)
(8)行為表現 (生活中動作時,一側常被忽略、或常受傷)

除了不同文化的文句朗誦或抄寫、聲音定位、空間定向與行為表現觀察外,一般都以Behavioral Inattention Test中所用的紙筆測驗為標準化的評估方式,上述(1)(2)(3)為測驗項目。

BIT中的刪除(cancellation)與直線二等分(line bisection)為電腦化設計可行與可見的項目。

評估參數為:遺漏分布、空間距離差異

================================================
電腦化 ideas:
--------------------------------------------------------------------
刪除試驗:(符號、圖形或文字)
以觸控或滑鼠游標直接點選螢幕中目標物,以進行刪除,最後統計遺漏與點選錯誤的目標之分布。

PS:
1. 個人覺得要限制作答時間。
2. 目標經刪除後:a.仍存在沒變化 b.變色或變形(如加標線) c. 淡化成不明顯 d. 消失。是否會影響操作效率與表現結果 ?
--------------------------------------------------------------------
直線二等分試驗:(想到有三種設計方式)
1. 以觸控或滑鼠游標直接點選螢幕中直線的中點,最後量測與真實中點的距離。(一般的方式)
2. 用分格方式,一排格子組成直線;以觸控或滑鼠游標選取最中間位置的格子,最後量測與真實中點的格數差異。(解析度越高,即格子切分越細可量得越精細差異。)
3. 用拉游標方式;以觸控或滑鼠游標直接左右拉動選螢幕中直線上的游標至中點,最後量測與真實中點的距離。

PS:
1. 個人覺得要限制作答時間。
2. 直線二等分試驗可採用變換直線在左、中、右位置,或Neglect側給cueing,來做難易度調整。
3. 線的越長,是否Neglect情形越明顯 ?
--------------------------------------------------------------------

LabVIEW程式練習也可以針對此兩目標來著手...

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排除執行動作(作答)時間

Neglect評估屬空間向度之評估,個案不受的動作執行差異而影響評估結果。相對的,注意力評估屬時間向度之評估(部份結合空間向度),個案明顯受執行動作表現差異而影響評估結果。

傳統紙筆測驗受運筆功能影響極大;直至今日資訊化評量(用按鍵或觸控),執行動作表現差異仍是注意力評估的一大干擾;動作障礙的中風病人進行注意力評估時,影響會更大。所以,如何排除執行動作表現差異對注意力評量的影響為重要課題 !

一般而言,注意力的定義應該是指刺激發生後經過中樞神經系統收集、判斷、選擇到集中掌握該訊息的過程表現。

以注意力反應時間表現的測試為例:
單次反應時間(RT) = 注意力表現時間(A) + 執行動作(作答)時間(B)

如果能合理、客觀取得(B),將可確實得到(A)。

於正式施測前,以固定目標位置之練習方式,反覆執行回答動作(如:點擊按鍵)多次,計算其單次執行時間之平均值,再用(RT)-(B)取得較合理的(A),是否為可行方式 ?

8/25 檢視CPT後討論

用於測驗持續注意力,有用到短期記憶功能。

目前一般所採用的CPT規格統一:
1. 出題停留秒數固定
2. 出題間隔秒數固定
3. 題目呈現數字的規格大小固定
4. 難易度有「純數字」與「數字加上干擾點」兩種模式
5. 收集變項有:
 a. 錯誤題數(含該按時沒按與不該按時多按)
 b. 平均每題反應時間
6. 操作設計與常模是適用於一般人

問題與討論:
1. 需持續時間且迅速反應,不知是否適用於中風病人(尤其老人) ?
2. 「數字加上干擾點」之設計不易辨識,不知是否適用於中風病人(尤其老人) ?
3. 受試者目視螢幕距離影響很大,太近會難辨識數字(指導手冊中不知有否明定距離)。
4. 是否可只採用「純數字」模式,以變換「出題停留時間」、「間隔時間」或「數字大小」來當作測試中風個案的難易度調整。但調整規格為何,有何依據,待掌握 ?
5. 中風個案的操作目標需加大且簡單化;慣用手/非慣用手操作差異等,皆須考量。
6. 勢必重新建立適用中風病人之評分方式。

自己心得:
1. 針對原程式修改較沒概念(應該是用Visual Basic或C寫的)。但要用LabVIEW重新設計一樣功能的測試介面再轉exe應該不是問題。
2. 欲改版,須先確定規格。
3. 注意授權問題。

有確定要設計用於中風病人的CPT嗎 ? 操作形式 ?

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打地鼠程式練習

為了改良設計電腦化之認知評估工具...
先用LabVIEW做幾個概念的練習...複習一下軟體設計功力...
1. 布林、迴圈方式隨機出題...OK (以前學LabVIEW時玩過的習題...)
2. 人性化的參數設定與呈現介面...OK (以前撰寫的資料擷取儀表介面時學會的習慣...)
3. 出題時間點記錄...OK (之前沒試過...不過知道可用哪些功能...這次試做後沒問題..)
4. 點擊反應...待掌握 (大概知道概念..沒試過也不知道用哪些功能..找範例參考中..)

時間計算:
點擊時間點 - 出題時間點 = 單次作答反應時間
單次作答反應時間(RT) = 注意力表現時間(AT)(input) + 操作執行時間(ET)(output)
ET:採用固定出題點位置,多次反覆點擊,計算單次執行時間平均。
AT:即我們所要的,較合理的注意力表現時間。

======================================================
8/27 補充

練習設計打地鼠遊戲之目的:
針對注意力評估工具的電腦化,需掌握反應時間的量測概念,先做程式設計的相關功能練習,打地鼠遊戲是最好的練習題;而非欲使用於臨床的測驗工具。打地鼠遊戲設計架構幾乎可概化至大多數單一功能的注意力評估測驗(警醒、持續注意、選擇注意、轉移注意、分配注意)。
練習目標:
1. 掌握「隨機出題」功能設計,含空間位置變化、出題時間的調控。
2. 掌握「記錄時間點」功能設計,相對與絕對時間點。
3. 掌握「事件觸發」功能設計(即作答反應),滑鼠點擊、移動或鍵盤按鍵操控。
4. 互動介面設計(按紐、聲光圖片)、資料分析(敘述統計)、資料管理(轉檔、存取)、資料流與迴圈概念等之複習與練習..

ps: CPT其實是固定出題位置、時間但會圖形變化的打地鼠測驗。
--------------------------------------------------------------------------------
預計:
random, loop, case, timing, file I/O, dialog & user interface...等功能,與介面、按鈕的設計為練習的重點..

目前正在研究vi範例,並試著練習 events (事件觸發) 功能與case structure(條件架構)、timing的結合... (以前前大多玩單向資料收集處理;控制部分幾沒碰過,不熟悉...要try..或求救..)
events, dialog & user interface 這幾個功能還待掌握,其他功能應該都還OK... 如果又要用到雙程式同步或網路版呈現...又更多該學的了....
--------------------------------------------------------------------------------
LabVIEW,學術界與工程界主流的G language發展工具,為目前我最熟悉,且操作簡單、功能強大、結合其他程式語言的相容性高、具有豐富之互動式虛擬儀表設計功能...我將以此為主要發展工具...亦不排除配合使用Visual Studio系列發展套件...

訂定任務流程

9月初
詳細訂出各層面需求任務與概略執行時間
(越詳細,越確定,越好...)

大方向:

1. 注意力學理

2. 評估工具掌握、確定

3. 電腦化 (開發軟體、硬體需求)

4. 版權

閱讀幾篇電腦化認知測驗papers心得...

1.
通常不像運動學研究般會詳細介紹軟硬體,大多為以發展完成並有版權的系統。通常不會交代設計原理細節與開發工具。
2.
大致上認知功能評估需求的設計概念不難,多採用時間、錯誤的記錄來當計分方式。
3.
在設備介紹多以功能介紹為主,與概略說明可用於評估的tasks設計。
4.
自己英文閱讀很不行,tasks說明句子通常單字、結構可瞭解,但仍不懂或誤解表達的原意。該多找人澄清,與多做閱讀練習。

2008年8月21日 星期四

評估工具電腦化後的變化...

‧中文化:中文說明與介面..
‧測驗工具規格改良:文字或符號的大小、間距改變,或局部呈現...
‧操作方式改良:傳統紙筆圈選或口頭回應,改成按鍵或觸控式操作,甚至眼控...
‧題材的替代:英文字母替換成數字或其他符號;本土化的代表物件、圖片...
‧感官效果:視覺刺激加強或配合聽覺...
.....

後四者改良,皆會明顯影響受測者的執行能力與表現結果...

電腦化會使評估工具需重新驗証心理計量與建立常模...
可視為參照原評估工具設計的理論基礎,來發展一套新的工具...

8/21 認知評估 討論

記錄:

1.
確認於臨床測試後可行的評估項目..
考慮操作簡單、牽扯層面少者..
考量電腦化設計的可行程度(呈現方式、操作方式)...
(試題畫面調整等細節...之後確定設計時再議)...

2.
自己先熟悉目前所使用的認知評估工具...測試的能力與施測、計分方式..
先掌握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 CPT (找李晏)

3.
DVT, Searching (地圖、電話號碼) 為目前有效的選擇注意力評估工具...
ps: Searching部份,整齊或複雜的排列方式牽扯到別的認知功能..亦須考量...

4.
搜尋neglect評估工具..
傳統的 ─ 蕙君
電腦化 ─ 紀邦 (找蕙君要一些..)
ps:
選擇性注意力評量(DVT, Searching),為搜尋大範圍空間的測試方式,易受neglect影響很大;持續性注意力評量(CPT),為專注於小範圍空間的測試方式,受neglect影響小。

5.
林昭與李晏 確認較可行的記憶力評估工具..

--------------------------------------------------------------------------
8/25 訂:next meeting 9/5 (五)
9/3 (三) 中午前把自己搜尋 電腦化neglect評估部份 先整理一份給 林昭 彙整...

方向準備任務

1. 認知功能基礎學理。
a. 注意力種類、相關腦皮質等...(主)
b. 記憶力種類、相關腦皮質等...

2. 中風病人認知功能問題。
種類、原因、情形、會影響到的活動等...

3. 中風病人認知功能評估工具。
Wisconsin, LOTCA, MMSE等...

4. 大致了解一下評估工具適性化改良情形。
測驗難易度調整 ?
(注意力 ─ 符號大小與數量、符號種類多寡、背景影響...)
(記憶力 ─ 物件數量、保存時間...)

----------------------------------------------------------------
先focus在注意力評估...

5. 電腦化:
a. 螢幕呈現測驗 (刪去遊戲、打地鼠遊戲、配對遊戲..等 設計..)
b. 互動式設計 (物件反應..先以滑鼠點擊方式..)
c. 評分設計:計算反應時間、錯誤次數 (參照評估工具需求..)

6. 受測者操控平台可用方式:
A. 滑鼠、搖桿、觸控螢幕 (硬體套用原理簡易)
執行能力影響表現結果...(與一般紙筆測驗同..如何排除 ? )
B. 訊號擷取裝置 + 控制裝置 (硬體套用原理複雜)
如:眼控裝置 收集平面中 X Y 軸電位 match 螢幕上測驗的物件位置...
疑問:即時數據輸出 ? DAQ ? 訊號校正 ? 訊號處理 ? Z軸換算公式 ?
----------------------------------------------------------------------
7. 網路化:
以量測反應時間為主的測驗,亦受網路延遲影響,不適合網路化。
採用訊號擷取裝置 + 控制裝置,需求訊號即時與同步處理,更不適合。
注意力部分,網路應用層面先以比對常模、數據統計等事後分析為主。

======================================================
6, 7 有許多技術上問題...需深入了解硬體設計原理與克服...或找專業人才合作...
先以1~5為準備方向...

2008年8月16日 星期六

Boggle

拼字遊戲 Boggle 蠻有意思的...
訓練拼字的反應..與母音子音的感覺...

但實際上結果..
大概只有4~5成是自己完全懂得的字彙...
幾乎有一半是湊出來的...
但也有一堆字彙明明知道..一時就是看不出來..

技巧:
多留意 T,Y,N,D,G這幾個字母...是組成字尾的常客...
擅用S是致勝的關鍵...

可多注意相鄰的
EE, OO, AI, AU, EA (單字中)
TE, TY, TH, LY, ED (單字尾)


未來方向重點

中風病人
注意力、記憶力

認知功能評估工具:
1.「主觀測試」 為多
2.「反應時間」、「持續時間」 常為功能表現指標

工具改良:
1. 電腦化 ← focuse 資訊化介面設計
2. 適性化 ← focuse 程式化判斷
3. 題庫、網路化 ← focuse 遠端伺服平台、資料庫

掌握名詞:
1. 基礎知識
stroke
cognition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 CPT
2. 技術
compute, computerized, computer, data base, tele-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 CAT

考量問題:
1. 受測者執行能力
2. 其他感官影響
3. 操作模式、介面設計

未來發展:
單機安裝操作 → 遠距操作 (時間為評估指標,需克服網路延遲問題)
* 實體操作 → 虛擬操作 (Virtual Reality, VR) (非預定目標)

2008年8月14日 星期四

核心價值

1.
尋求調整惡習的最佳方式
(自我充實習慣養成,長期投入、累積)

2.
避免考慮細節問題而猶豫不決
鎖定大方向,不急,有規律慢慢達成
(除非面臨關鍵困難,不能止步,避免惰性)

3.
主動且即時回報問題、進度
(任務並非一定使命必達,告一段落定期回報)

2008年8月13日 星期三

統計的 t

Z轉換的公式
+
中央級限定理、標準誤公式介紹
=
t 的公式

沒仔細介紹前兩者的公式..
便無法交代 t

Z 公式中的變異數換成標準差 變成了 t 的公式....

Piaget 與 英文學習 ?

從中學時接觸英文學習開始...
一直存在的問題就是:為什麼該學好英文...
現在年紀越大..越是感覺英文功力不行...跟不上其他強者..
文法、基礎都是OK的...對外文的感覺也還OK...但學習動機就是越來越差...
我想最大的問題應該就是...不喜歡被逼與處罰吧...
對外文..我一直有個想法就是夠用、會查就好...
但慢慢感覺到自己的無力...與培養興趣的重要...
一直以來英文老歌、電影、英文原版遊戲是引發興趣的題材...
之前菁芳還在時跟她用英文聊聊電影或開玩笑也是件輕鬆的事...
直到現在變成...原來沒好好規律練習英文還要受處罰...
感覺被逼...是件令人不愉快的事...動機怎會高...

原來的獎勵辦法變處罰辦法...怎麼會是這樣...
有乖乖完成時也沒token...沒乖乖完成就有punish...

Piaget是有說過兩種制約學習都有用...
但也有說過何者是最有長期效應的..是發自內心的...
我只是認為前者對於動機與興趣的培養是有正向幫助的...
何況是缺乏自信的人...
有些東西是該長期培養的...逼不得的...
最近可能也有別的受試者開始膩了...

以前學美術..學樂器..表現不好時也沒處罰說...
反而是突然表現好時...獎狀獎品就會跑出來...

經過一個多月的摸索...
我覺得空中英語教室超級光碟的題材、學習工具與模式比較吸引我就是...
別問我Studio Classroom 2008.June, July, August這三片光碟檔案從哪來的就好...
好多主題都在介紹奧運..

針對研究方向...一直很想了解的問題...

自碩士時的論文..
就一直繞著...中風後雙側對稱訓練、運動學與訊號學打轉...
相關文獻中總是提到:
藉由雙側對稱訓練將中風後病人的雙側半球抑制訊號正常化...
只大概了解有這現象...但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一直存在幾個問題:
1.
腦半球向對側發出抑制訊號只是為了防止鏡像反射動作?
還是尚有其他目的?
生理機制是怎麼一回事?
2.
中風後為何會兩側半球抑制不平衡而影響患側動作訊號輸出?
影響情形? 程度? 生理機制?
3.
可否有腦部訊號傳遞的精確量測工具可直接反應這現象?
正常腦是如何抑制?
中風後又是如何抑制?
4.
以往研究靠復健後,
患側輸出表現進步與雙側協調改善來推判兩側抑制正常化,
增加雙側整合機會 → 促進腦部活化、再塑 → 達腦部復健效果....
這樣合理嗎? 可信度?
5.
有些學者會配合腦部顯影證實復健的有效...
但動作上、功能上表現進步,
結構上變化(皮質活化、再塑)..降就夠了嗎?...
神經訊息的整合程度、反應速度 勒 ?
這不是也影響真正表現嗎 ? 有人深入探討嗎 ?
6.
動作有空間、強度、時間多種面向組合的型態...
要能精確代表著神經訊號的調控量、反應,
哪種組合才是最適合神經學量測的勒?
空間性的表現一定受其他感官影響很大嗎?
力反應真的適合嗎?
7.
生活中的功能性動作很多種,
中風病人上肢運動學表現評量,
大部分文獻用reach、grasp、pinch真的是最代表性的動作嗎?
那push-pull, left...呢?
8.
運動學、訊號學用在中風病人表現的偵測,
信度依工程校正技術要求落差很大...
效度高嗎? 怎麼一堆學者為之風靡...真的有用嗎?
因設備數量上問題...
研究結果常有樣本不足問題發生...
真的只能花更多時間來解決嗎?

....等等...了解越多...問題總是會越想越多...
越不知如何下手..越是猶豫...

最近都用週末跟女友討論論文架構與重點時...
這些問題又一個個浮出來...
問題還是問題...即使相關文獻成果一個個出來...
但還是沒有能真正回答問題的...
大部分感覺換湯不換藥...
只是換應用題材而已...根本問題還是在...
工程背景的不知道問題在哪?
醫學背景的沒能力也沒心去解決?
想說既然行不通..就算了..降就是答案嗎?

上次回lab..皇任學長問說..
有沒有持續好好玩玩LabVIEW ?...
我能說什麼...根本沒題材可以玩...只能等著慢慢退化...
工作快一年了...感覺很多會的都用不到...
也不曉得能幫上老闆什麼...
反倒是工作需求的東西很多都是從頭學...
有些也學得很吃力...

為啥研究所時老師們給人的感覺是統計只是用來強調自己東西有用的一門技術..
不是那麼重要...大概知道是什麼就好..
要有創意..會掌握資源..應用工程技術才是重要...
可是現在卻又覺得會活用統計是很重要...

幾年前就是因為排斥抽象的概念...
比較能掌握具體的東西..又對工程、資訊興趣而想唸醫工...
純粹只是為了想學東西幫忙解決問題...沒有為了其他...
但結果是即使會了也不強...
想做也不知如何掌握資源、題材...現在反到後悔了...
對確定未來越來越感到無力....茫然...

越來越感覺到自己的可替代性...orz...

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

現代統計學的發展

http://episte.math.ntu.edu.tw/articles/mm/mm_03_3_09/index.html
重要名詞都有提到...
舉例說明蠻清楚的...
可參考...
好多內容...@@...

文獻精讀

尋找主題
閱讀文獻 1~2 hr
整理重點
記錄於blog

2008年8月9日 星期六

週六 補班統計

6/14 V
6/21 (老師 to 中山大學)
6/28 V
7/05 (老師 to 中部旅遊)
7/12 V
7/19 V
7/26 V
8/02 (老師 to 東京) (自己回高雄)
8/09 V

5+1+2+2 = 10
10 -6 = 4

雖然之前記錯少扣一天...
但...還剩4天...真漫長...感覺跟剛開始沒啥變化...Orz...

評估介紹網頁大致完成...

http://homepage.ntu.edu.tw/~clhsieh/evaluation/index.htm
細節說明、補充...大致完成...
等人校稿...等待細部建議與修飾...

終於先告一段落...完成一個大方向...

剩下卡很久的統計詞彙網頁...
orz...

2008年8月8日 星期五

網路還是斷斷續續的...

Blog 撰寫的一大殺手...
常資料流失...重新key in...

網路信箱、MSN、Skype...也很慘...
考驗耐心...

希望搶修人員快搞定...

評估網頁更精化...

一些標題、語句調整...
中風各領域研究成果一篇篇稍微瞄了一下...核對應用...標注說明...完成
四大指標部份加了一堆補充說明...

剩下:
1. 三大心理計量的定義
2. 「快速」指標後加說明
3. 中風應用領域 加上 情緒(emotion)

My Sister's Keeper

上次颱風天在三民挖到的寶...原文版小冊子... US$ 7.99...
就是中文的暢銷小說「姐姐的守護者」原著...
有聽說過...但不想去翻中文版的..
翻原文的比較有新鮮感...
看看後....英文描述的用字並不難..很多地方要就字面推想一下意思...
還算看得懂6~7成...
想到就瞄一下...坐高鐵時也瞄一下...
看了前面大部分都是背景介紹..讓讀者融入情境...還不到重點...
只知道為了維持姐姐的生命而基因配對出生的Anna失去了該有的童年與權利..
希望後面會很精采...
印象中是以人性、人本、醫學倫理等的衝突為中心議題....

每天都塞在包包裡...
無聊想到就翻翻...

希望還來得及蛻變...

習慣差 + 缺乏責任感 = 失敗的人生

年紀 vs. 可塑性 → 反比

希望來得及補救......

破碎的英文能力...怎培養國際觀與交流能力...慘...orz...
一切從提高興趣與動機開始...(←說的可輕鬆...@@...)

老師研究成果中常用到的心理計量

信度:
施測者間信度 、再測信度 、內在一致性
(施測者內信度 ?)

效度:
同時效度 、收斂效度 、預測效度 、效標效度
(建構效度 ?)

反應性

分布:
天花板效應 、地板效應

MDC 與 MID 整理

※ 最小可偵測變化值 與 最小重要差異值 二者為解釋臨床與研究療效評量的關鍵指標。

※ 最小可偵測變化值(minimal detectable change, MDC)
  又稱「最小真實變化值(smallest real difference, SRD)」。代表連續兩次評量所得數值差異(如治療前後評量所得差異值),是否超過隨機測量誤差之閾值。意即數值改變若大於等於MDC值,醫療人員可判定病人產生真正的進步,而非測量誤差所導致。

  然而,超過測量誤差之變化值,不一定就具備臨床或實質意義,因此需再考量「最小重要差異值」。

※ 最小重要差異值 (minimal important difference, MID)
  臨床研究常以「統計上顯著」來判定療效差異,但光數值有上顯著差異是不一定具有「臨床意義(clinical significance)」的。 MID又稱「最小臨床重要差異值(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 MCID)」、「最小重要變化值(minimal important change)」。代表病人或醫療人員認為某療效指標之改變量(如中風病人肢體動作能力變化),是否具備重要或有意義之最小閾值。意即病人需改變(進步)多少,病人本身或醫療人員才認為此改變具備重要性或有意義。所以,不光只觀察病人是否進步達顯著,而需進步量也達MID或以上,才具意義,並促使病人或醫療人員進一步變更治療策略。

※ 驗証評估工具的MDC與MID值有助於:研究資料之解釋、臨床推理及決策之制訂。
  在臨床上,MDC可幫助判定病人之改變為真實改變而非測量誤差的結果;MID則幫助決定此改變量是否已達到臨床上重要的差異,以協助相關臨床決策與治療計畫的調整與擬定。而MID強調病人自身感受的概念,更加契合目前以個案為中心(client-centered)之醫療模式。
  在研究上,MDC幫助研究人員判斷與收集發生真實改變的樣本數據;MID則幫助研究人員判斷研究對象團體的數值改變是否為真正且有意義的改變,是決定臨床試驗療效之指標。

@@...

不守規定..累犯..
星期六多兩天...沒得商量...

orz....

2008年8月1日 星期五

評估介紹網頁...大改版...

改版:
呈現架構改良、frame形式改版、說明圖改良、文字敘述改良...

目前暫放:
http://homepage.ntu.edu.tw/~clhsieh/evaluation/

未完成:
1. 首頁題字
2. 研究成果細部分類與四大指標應用的說明
3. 選單與連結項目的java script動態效果未加上

2008年7月26日 星期六

To measure is to know.一堆人說過...而這個Lord Kelvin 又是誰?

查到了:

凱氏溫標(Kelvin, K) ─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凱爾文勛爵(Lord Kelvin,1824-1907, 晉爵前是Sir William Thomson )發現的。他由查爾士定律到一個結果:如果把攝氏溫度之數值,各加273 ,則氣体体積就會與溫度成正比。換而言之,只要把水在常壓下的冰點,定為 273度,氣体溫計只須這一定點便能決定一種溫標。這就是目前科學中最常用的凱氏溫標。當時做到攝氏零下一百度都很困難,但如果查爾士定律可以引申到極低溫,則攝氏零下273 度或凱氏零度時,氣体体積為零,若再降溫,氣体体積就成負值了。所以這應是低溫的極限。故凱氏溫標又稱為絕對溫標。──後來証明,雖然查爾士定律在極低溫時失效(所有氣体都成了液体),但「絕對零度」的確是個達不到的低溫極限。...

原來溫度裡面的K就是他提出的...
的確是位很有資格講這句話的人....

Tasks notes

近日focus...
臨床OT從事研究之需求與困境
整理完問卷、回收資料SPSS分析、繪製圖表&ppt...告一段落...

評估介紹網頁部份...依上次討論結果更新..
首頁、對研究成敗圖需再繪製...待討論...
針對官琳的建議也待討論...

統計詞彙資料...陸續K書...

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

統計網頁修訂...

有鑑於查閱較後半部的統計名詞說明時,常搞不懂卡住..

近日從頭一節節地K了統計中文書徹底摸熟...
(大概翻完1/4~1/3,到機率分佈章節..)

後來在網頁上加了幾個很基礎但也容易混淆使用的字彙解釋...
變數、觀測值、統計量...

而機率分佈章節徹底修訂:補完常態分佈、Z、中央極限..等系列詞彙...
且於網頁增修完成...

t-test整理中...

網頁索引未完成...
等把書徹底翻完...確定無字詞刪減後再一次修訂完成...

2008年7月21日 星期一

整理錄音檔真的要很小心...

每次完成檔要馬上改檔名「複製」且集中到固定資料夾...
不然悲劇又會發生...
移檔案時蓋到一樣檔名的檔...@@...

2008年7月18日 星期五

關於 競爭力 ... (雜記)

有潛力並不代表有競爭力...
有潛力必須經過努力才能成就實力...
要有競爭力必須具備實力...

實力 = 實例、成果...
努力 = 積極的態度...

orz...慌...

-----------------------------------
謝老大補充:
潛力:不見得他人看得到
實力:至少內行人看得到

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

7.16 任務整理

一.
3D動畫外包..先告段落...有連絡者直接轉與老師接洽...
二.
統計詞彙的討論事宜..已與李晏聯繫請求再次協助check...
約(五)討論剩下那幾個檢定的部份...
三.
評估介紹網頁內容修訂:
a. 檢察中英夾雜、語意太過學術部份..舉一般口語例子...
b. 概略補充說明:
1.網頁建構目的、定義評估適用範圍 2.評估為何關係研究成敗 3. 何謂評估最高境界
c. 想想四大指標圖可再怎麼修,不只四指標組成的強弱比例,還要突顯「階層性」:精確→全面→易讀→快速

2008年7月15日 星期二

上周六..老師提到的名言...

真正有能力的人會聽取各種意見,但只有效率地篩選出有用的;
真正有能力的人是會網羅各路人才一起合作的人,絕非單幹的人。
(上述跟老師說的有點不同..不過大概是這些意思...)
(blog要記些有用的東西..@@)

網路上求3D動畫製作專案的貼檔

尋求簡單3D動畫 的製作與估價

目的:
搭配於復健醫療之電腦適性化評量平台的設計,供測試題目之動作示範。 

可參考前款設計:
中風病人簡單動作能力之電腦適性化評量平台
網址:http://140.112.116.44/stream/
點選[試用者]→[開始施測]..如題目中所示範之3D動畫。 

需求明細:
類似前款設計,人體單一動作變化之3D動畫。
本次題材換成「平衡動作」之3D動畫,需求約40份。
本單位備有真人實地示範的攝影可供設計者參考。 

協尋有意合作單位或個人~ 

聯絡:
台大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 謝清麟老師辦公室 (02)33228177研究助理 盧紀邦 shimazu.tw@yahoo.com.tw 或謝清麟 教授 clhsieh@ntu.edu.tw http://homepage.ntu.edu.tw/~clhsieh/

(求專案的貼檔)

目前補班累計5天

原先六月第一周 3 天未補
7/15 逾時請病假 補2天

2008年7月8日 星期二

新任務「臨床OT從事研究之需求、困境」問卷設計

臨床OT從事研究之需 求、困境:
ex
臨床業務對研究之需求程度
臨床單位研究資源提供
臨床人員自身研究相關潛力(外文能力、掌握新知、研究設計、統計概念...)
臨床機構具體鼓勵/保障措施

相關議題可參考 曾美惠 老師 中文期刊篇章:
臨床人員導向....

規格:約10題,5 or 10 points計分形式
星期四早上討論...

跟老闆討論過..未來可能主題...

1. 老闆目前方向: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 與 (f)MRI 於中風相關應用、操作原理...
與學姊一起衝...可能可以勝任...

2. 目前臨床使用之工程性評估設備與傳統評估的比較,前者可看微觀變化但真的有比較準確嗎?
驗證測量性誤差與臨床適用性...
未來要投入設備改良? 還是設備的臨床適用性評估?
有題材應該可以勝任...

決策(專家)系統這方向有風險,先止步:
目前類似參考資源有限,相關理論與IT技術可能還沒完善可適用,最主要原因是目前前端知識蒐集、解讀、整理技術未發展成熟,短期不適於發展。

要再與老闆討論。

獎勵辦法變懲罰辦法...@@...

基於老闆的器重與對英文能力的要求...再加上自己需求性極高...
討論後...獎勵辦法變懲罰辦法...@@...
一曝十寒無法改善英文功力...

每週要交3份錄音檔,不然星期六加班一天...
(負面制約,夠狠~為什麼不是每週星期五下午放假之類的正向制約...@@...)

PS:善用少干擾的空間與每天下班前1hr...with 俊宏...試膽...
題材可以再找別的...

有興趣的未來方向比較...茫茫然...@@...

有興趣的方向:
----------------------------------------------------------------------
A.
資訊、工程技術應用於復健領域的評估、訓練(尤其對中風上肢雙側對稱訓練有深入探索....)
1. 醫工所相關技術:kinematics(速度、角度變化、軌跡偏差)、kinetics(力反應、能量變化)等參數結合機構設計、機電整合、訊號學以完成工程性測量,或資訊化介面設計....
2. 優勢:熟悉的知識、技術與軟硬體;清楚如何運用於復建題材。相關應用研究資料也充足。
3. 恐懼:
a. 與工程背景人才相比缺乏競爭力,10年內可能會發展漸成熟,未來發展潛力可能不大。
b. 繼續論文的方向或是還能做什麼? 不知有否配合老闆需求? 不知老闆目前有無相關資源? 還是回以前研究所或醫工系所尋求合作機會?

工程性評估與傳統主觀評估的優缺比較是否為可行方向?

--------------------------------------------------------------------------------
B.
復健相關專家系統(中風可以是龐大的題材)
1. 生資所相關技術:資料探勘、支持決策、知識管理等理論與相關IT技術...
2. 優勢:工程背景無法取代,需要醫學背景人才投入,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
3. 恐懼:
a. 相關技術只認識但完全不熟,不知自己是否有足夠能力學習與勝任,會怕學無所成。
b. 怕前端的知識收集整理技術未發展成熟而無法有效運用,使該方向變成不可能的任務。
c. 相關研究資料不知如何掌握,關鍵字用啥? 目前大多運用於診斷判定或控制劑量,對療程建議有無相關例子? 復健領域應用現況?
d. 題目要做什麼? 不知有否配合老闆需求? 不知老闆目前有無相關資源? 找生資所尋求合作機會?
e. 因目前對此題材仍不熟悉且技術不足,難在短期內完成相關題目...

---------------------------------------------------------------------------
影像辨識、網路data base或網路評量平台的建構等技術都是有興趣的方向....

總之..對未來方向茫茫然...且...因未知而恐懼...

關於網頁方面的任務進度...

評估WEB:
進度:圖片長寬、文字排版作微調,加強圖片中icon點擊與內文連結...已經不知還能改什麼了...
困難:
1. 誰幫忙說明文句的revise?
2. 增加議題?
3. 圖片中icon有無動態效果的必要性?
(不過,去DHTML教學查過了,技術上確定是無法達成的。要達成不能是用一張圖採用map語法,而是要將每個icon獨立製作成單獨的icon圖檔才行,等於那兩張圖要很花工夫重做...@@...)
---------------------------------------------------------------------------
統計WEB:
待完成部份:中文索引、檢定資料
困難:
1. 原文資料連結要連哪裡比較有power
2. 網內搜尋引擎目前技術上困難,必要性? 每個搜尋引擎判斷邏輯不同,網頁應該都是以外掛程式的方式,不是HTML語法的套用,不知哪找相關javascript學習資源...

關於英文聽寫與朗誦

1. SoundRec.exe用起來還OK...不過測試後發現錄音位數依定要調成16以避免雜音..
wav檔大概5~10m....有點大...@@...
2. BBC download更新慢....適用題材不夠多...只能往以前的資料一直挖下去....@@....


關於自己的問題:
1. 有些說太快或語調變化會來不及反應(尤其對話、例句)。對女聲發音吸收較好,男聲易混淆。
2. 稍微長的句子難立即體會意思,常卡住不易聽清楚、完整。
3. 大多句子只能掌握句首(主詞)、句尾(受詞)單字,過程中的動詞、介係詞不好抓。更不用說單複數、時態變化了....
4. 字彙記太少,就算聽清楚發音了還是常卡住....
5. 朗誦時沒自信,不熟的單字在發音時常卡住,感覺是在唸單字而不是句子。熟悉的部份可快速朗誦整句但易出錯,we→you。無法像demo檔般快速順暢、語調變化。

看來真的有得練了...很不好玩....

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研究助理 自我充實兼獎勵辦法

1. 增強英文閱讀與中文文字表達:
選取有興趣主題之期刊篇章(主流期刊、系列研究作者),
以中文2000字左右將知識、重點整理(非一般翻譯)
再跟老師多次校訂。2個月內完成。

2. 增強英文聽力與朗讀:
BBC網頁http://www.bbc.co.uk/worldservice/learningenglish/downloads.shtml
下載有興趣報導(2~3分鐘),練聽寫2~3遍,再下載script訂正。
依照script朗讀所聽的報導並錄音,反覆聽誦矯正發音。

錄音軟體推薦:
錄音小精靈 SoundRec.exe 免費且免安裝,錄製wav檔不限時間。
http://toget.pchome.com.tw/intro/multimedia_musicmaker/24200.html
檔案再給老師。(每月約15次,含監督同伴次數)

挖口...@@...

「評估:掌握問題的第一步」

評估介紹網頁大致完成...
從老師研究領域頁面可進入... 「評估:掌握問題的第一步」....
http://homepage.ntu.edu.tw/~clhsieh/rshint.htm

2008年6月27日 星期五

關鍵名詞統一

評估、評量、量測(測量)....
estimate; assess; appraise; evaluate; measure....
名詞使用要統一...

臨床一般用"評估"...
但實際上用"評量"、"測量"可能會比較切合要表達的意思...

等所有內容完成後,感覺有必要時再全面修改!....

目前暫時保留用"評估"...

研究團隊的核心哲學

"To measure is to know."

"If you can not measure it, you can not improve it."

"... when you can measure what you are speaking about, and express it in numbers,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it; but when you cannot measure it, when you cannot express it in numbers, your knowledge is of a meager and unsatisfactory kind; it may be the beginning of knowledge, but you have scarcely in your thoughts advanced to the state of Science, whatever the matter may be."

Lord Kelvin

------------------------------------------------------------------------

缺乏精確的評估,便無法掌握患者的問題,更無法解決患者的問題。


整理加入首頁的設計...

單字健忘症...

很嚴重的問題...竟然把evaluation(評估)拼成evolution(進化)...@@...

改網址:
http://homepage.ntu.edu.tw/~clhsieh/evaluation/

目前架構完成..
剩下首頁的修製、補範例...與一些描述說明的再調整...

2008年6月20日 星期五

評估介紹網頁改版

評估介紹網頁改版:
評估對臨床治療與研究之重要性
http://homepage.ntu.edu.tw/~clhsieh/evolution/main.htm
更正一些地方...且大幅改版成電子書選單風格...加上些該有的功能...

首頁待題字..
圖四..評估的需求要重新修製...(金字塔 or 倒金字塔型...)

2008年6月18日 星期三

新任務與進度

1. 昆士蘭大學研究計畫流程圖 完成
2. 感謝李晏提供統計詞彙部分建議與問題澄清,修訂&補足剩下的...
3. JCR出新版,期刊排名與IF值更新:
Stroke
Spine
J Rehabil Med.
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
Arch Phys Med Rehabil.
Phys Ther.

2008年6月17日 星期二

2008年6月13日 星期五

任務新安排

1. 統計詞彙部份找 李晏 幫忙 (每週五)

2. 「臨床評量之意義」以網頁圖文形式呈現。加註文字段落說明。列舉老師主流期刊篇章例子。

3. 再次徵才,名額各一名。

2008年6月11日 星期三

統計詞彙網頁

更新上傳,版面微調,重新修製首頁圖,暫時標註各章結完成百分比...
http://homepage.ntu.edu.tw/~clhsieh/biostatistic/main.htm

臨床評量之意義 notes

I.
臨床評量之目的:
收集資訊 →
(1) 掌握病情 / 變化
(2) 臨床決策 (推理)

for 研究目的為何?

II.

評估治療:初評→治療→再評→治療→再評...→結案

III.

評量的要求標準/個人研究進展:
A.精確信度/效度/反應性
B.完整多層面
ex:
balance/ADL/IADL/motor/cognition
Patients' Reported OutcomeS (PROS):
client-centered/needs/emotion/satisfaction/compliance/Quality Of Life (QOL)
C.易解讀(有意義):errors、M(C)ID
D.快速:效能/成本/減輕個案負擔
(已投入部分要列舉研究成果...)

IV.
Q1 評估工具無法取代臨床經驗?
Q2 臨床vs研究使用需較精密/誤差小?

老師多年來評估領域研究哲學...

2008年6月9日 星期一

下週討論工作與作息的規劃

第一週新任務安排

1. 統計詞彙網頁 繼續完成,列未完成名詞清單

2. CAT動作部份 臨床觀察CVA動作,建構題庫 (預定)

3. 繪圖「臨床評估之意義」 首要任務
Q1 評估工具無法取代臨床經驗?
Q2 臨床vs研究使用需較精密/誤差小?

I'm back !

返回台大工作的第一天...
開始使用blogger記錄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