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

所發展的電腦化評估工具之功能需求整理 - SAT

Spatial Attention Test
功能(提出者)

  1. 仿照常用之neglect評估工具設計原理來發展電腦化版本 (謝)
    → 先以BIT-line crossing的設計當pilot...設計較簡易...基礎設計練習...
  2. 直接點擊螢幕,產生畫記功能 (自己)
    → 觸控螢幕與螢幕物件互動效果設計
  3. 點擊前後即時產生樣式變化與記錄 (自己)
    → 出現畫記符號
  4. 固定數量,隨機方式出現目標物位置 (謝)
    → 3種程度數量調整
  5. 記錄點擊絕對時間、時間差 (自己)
  6. 記錄點選順序、呈現軌跡圖 (自己與薛)
  7. 點選錯誤判定:正確、遺漏、多餘(點錯位置)、重複 (自己)
  8. 8計分區塊與中央不計分區 (薛&404)
    → 彙整水平5等分, 又分上下
  9. 簡單"圓點"當刺激物,不加干擾物變化(薛)
    → 怕對CVA老人太過複雜
  10. 大尺寸螢幕、測驗時全螢幕(404)
    → for "Spatial" attention
  11. xls格式輸出數據供統計分析(謝)
    → 方便統計分析時取用
  12. 不同功能頁面設計、運作流程、自動切換(自己)
  13. 記錄數據:出題位置代號、點擊位置代號、反應時間、傳統計分、左右完成度比較(自己)
  14. 換算合理的能力指標(謝)
    → 目前尚無找到適合換算公式...待測試後再議...
    (依往neglect判定多屬觀察、驗證兩側差異顯著性..少有絕對指標...)
  15. 加入練習版本(謝、薛&404)
    → 習慣操作方式,但要避免測驗前空間提示 → 練習範圍限制於不計分區
  16. 簡單文字說明與錄製語音說明(謝)
    做pilot先找適用個案, 先不考慮其他方言與不識字個案
  17. 轉製報表、圖表(謝)
    發展套件只能設計轉存jpg,需匯出位置xy座標與原始數據於統計分析軟體再製報表...
  18. 4端點、不計分之中央點固定出現(謝&薛)
    → 關鍵判斷點,減少中間的不必要刺激
  19. 刺激物分佈採用鏡像左右對稱(薛&404)
    → 合理比較左右對稱差異
  20. 避免滑鼠游標干擾(404)
    → 設定游標起始位置於畫面邊緣不干擾刺激物
  21. 程式分割成測驗版本與數據分析版本(自己)
    → 病人只做測驗(不看表現結果),治療人員事後讀取原始數據觀察結果與進一步分析
  22. 轉exe與建立資料存取路徑(自己)
  23. 合理的讀秒等待、功能提示、抓頁面切換、按鈕連擊、重疊或隱藏等BUG(自己)
    → 避免來不及反應與程式卡死發生

Neglect評估工具再整理

From

  • Neuro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p.375
    Perception - Visual Perception - Visual inattention
  • Assessment in OT & PT p.322
    Sensory Processing - Unilateral Neglect

Visual inattention = visual neglect, visual extinction

unilateral inattention評估總覽:

A. 標準化紙筆測驗:

1. Line bisection tests

  • 單一水平線二等分,畫記"X" (Diller, Ben-Yishay, et al., 1974)
  • Line Bisection Test (Schenkenberg, Bradford, & Ajax, 1980)
    上而下排列20條水平線,3種長度,左中右3種水平位置
  • 將前者簡化為 6 條水平線 (Ferro, Kertesz, & Black, 1987)
  • 3條同長度水平線 ← Behavioural Inattention Test, BIT (Wilson, Cockburn, & Halligan, 1991)

2. Cancellation tasks

Line crossing:

  • Test of Visual Neglect, 一般所稱的 Line Crossing (Martin L. Albert, 1973) 線段畫記
  • BIT - Line crossing: Albert’s line crossing 改良 (水平6計分區間)

Cancellation Tests (Mesulam, 1985)
畫記"字母"或"小太陽"符號,多種干擾物混雜,規則或散亂排列兩種版本;記錄 Scanpath

Bells Test (Gauthier et al., 1989) 畫記"小掛鐘"符號

The Balloons Test (Edgeworth, Robertson, & McMillan, 1998) 畫記無接線的氣球

Letter cancellation:

  • 畫記 C & E (Diller, Ben-Yishay, et al., 1974)
  • BIT - Letter cancellation: 前者簡化版 畫記 E & R
  • 畫記 H (Uttl & Pikenton-Taylor, 2001)

BIT - Star cancellation 畫記小星星
the most sensitive of the conventional tests of BIT (N.V. Marsh and Kersel, 1993)

"2" & "7" Test (Ruff, Evans, & Light, 1986; Ruff, Niemann, Allen, et al., 1992) 圈選"2"或"7"

Visual Search & Attention Test (Trenerry, Crosson, DeBoe, and Leber, 1990)
4 種1min計時測驗,畫記線段、字母、文書符號

3. Drawing & copying tests

  • BIT - Representational drawing 自由繪製一般生活物件:時鐘面、人、臉、花、蝴蝶
  • BIT - Figure & shape copying 模擬繪製基本圖案

------------------------------------------------------------------------------------

B. 行為表現測驗:(非標準化)

1. Reading tasks

  • BIT – Menu reading / Article reading 書單, 文章段落閱讀
  • Indented Paragraph Reading Test, IPRT (B. Caplan, 1987) 置中對齊之段落閱讀

2. Writing techniques

  • BIT – Address & sentence copying 書信, 短文書寫

3. Picture description tasks

  • BIT - Picture scanning 指出物件於圖中的位置

4. Spatial represention (其他生活行為觀察)

  • BIT –
    Telephone dialing
    Telling & setting the time
    Coin sorting
    Card sorting
    Map navigation

------------------------------------------------------------------------------

BIT 小檔案:

6 conventional sub-tests –

  • Line bisection
  • Line crossing
  • Letter cancellation
  • Star cancellation
  • Representational drawing
  • Figure & shape copying

9 behavioral sub-tests –

  • Picture scanning
  • Menu reading
  • Article reading
  • Address & sentence copying
  • Telephone dialing
  • Telling & setting the time
  • Coin sorting
  • Card sorting
  • Map navigation

----------------------------------------------------------------------------

藍色標記:工具或測驗項目名稱

紅色標記:可深入掌握設計原理之工具

綠色標記:工具特色

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

Visual hemispatial neglect, re-assessed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ological Society (2008), 14, 243–256
(NIH贊助之中風認知領域發展計畫...)


章節架構重點與有用之訊息:

前言:

  • visual hemispatial neglect的評估與研究領域中,常以cancellation, line bisection, and visual search等三種具標準化測量方式為主要探究對象。

  • 以電腦來發展測驗可提供傳統測驗的無法達成的優勢:記錄反應時間與整體測驗時間、可依需求變題型或出題時間、幫助記錄表現(立即記錄錯誤類型與次數)...

  • 被公認之代表性neglect測驗工具:
    1. Behavioural Inattention Tests(BIT), Wilson et al., 1987;
    2. Standardize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Neglect (SCAN), McGlinchey-Berroth et al.,1996
  • 目的:發展電腦化adaptive search measures並探討適用情形與測驗發現

方法:

測驗介面設計:

  • 螢幕規格:寬螢幕(無說明尺寸),1280x800解析度,60Hz
    目視距離:60-70cm
    http://www.neurobs.com/ (←進去了也不知去哪找....)

  • Stimuli : 以Feature and Conjunction Search tasks設計方式來發展測驗介面 (e.g., Eglin et al.,1989, 1991, 1994; Esterman et al., 2000; Hildebrandt et al.,2005; Laeng et al., 2002; Pavlovskaya et al., 2002; Riddoch& Humphreys, 1987):
    A broad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feature and conjunction search tasks probe different forms of visual processing...See Treisman and Gelade(1980) for early experiments and Wolfe (2003) for a more recent review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3 類search tasks,電腦螢幕會變換出現Target Absent或非固定位置之Target Present畫面並維持一段duration time,要求受測者判定有無看見target。
  • Procedure: 觀察出題畫面後,受測者立即回答有無target,由施測者記錄。過程中受測者維持注視中央的「+」。受測者遺漏或跟不上出題亦被要求需guess.
  • Adaptive procedure: 依據Kaernbach (1990)設計原理,固定各tasks第一題stimulus duration time(CS為2000ms),結合施測者的記錄由系統程式判定response type來變換下一題duration(presentation) time: hits reduced it, misses & false alarms increased it, correct rejections resulted in no change. (變換數值T與公式的理解有技術上問題,待掌握...但不影響內容掌握...也不是那麼重要..)
  • Search Scoring: 出題時,L/R出現目標物題數相當,會將presentation time分割成L/R階梯圖來看並藉由reversal points計算L/R threshold presentation time (TPT),再以L/R TPT的差值來判斷lateralized difference.

實驗1 -

  • 目的:驗證健康者於測驗Feature and Conjunction Search tasks的情形。
  • 方法:12名健康者分別進行,FS, SFS, CS測驗,計算L/R TPT的差值來判斷是否有lateralized difference.
  • 結果:受測者各測驗的L/R TPT的差值與0無顯著差異。
  • 討論:健康者於本研究設計之adaptive search tasks各測驗表現對稱。

實驗2 -

  • 目的:比較單側腦傷者於測驗Feature and Conjunction Search tasks的情形,並與傳統標準化測驗比較。
  • 方法:23名單側腦傷者分別進行,FS, CS測驗,與SCAN的line cancellation, letter search, symbol search等Standard Search(SS)測驗。將3種SS測驗的items missed區分為屬於腦傷同側或對側者,計算兩側個別missed number後再取差值,最後加總定義為Standard Search Score (SSS)。驗證病人於SSS與FS, CS測驗L/R TPT差值之表現情形與相關性。
  • 結果: SS與CS表現有顯著相關性,但與FS表現較無相關性。右腦傷(RHD)病人較左腦傷(LHD)病人之左右差異表現(患部對側-患側)的數值明顯差異大。
  • 討論: CS相較FS可較敏感地鑑別出左右表現差異。RHD病人較LHD病人易發現患部對側search target表現的不足,即neglect情形,亦支持以往研究發現。

實驗3 -

  • 目的:驗證所發展的adaptive search measures的穩定性。及更進一步比較空間分佈相當的SFS與 CS於鑑別表現差異之程度。
  • 方法:實驗2中有12位病人於數月後進行再測與加測SFS
  • 結果與討論:同一病人相較,CS較SFS能偵測到病人的患側對側之search表現不足。而病人再測後adaptive search measures的先後表現差異不顯著,可說明該測驗可能具穩定性,但由於數據量不足與功能恢復之可能,無法切確支持此論點。

主要發現與優勢:

  • 該adaptive search measure的設計,可成功偵測病人是否發生lateralized visual search deficits以判定 hemispatial neglect。
  • CS較FS能鑑別出患部對側的visual search deficits。
  • RHD較LHD病人易被偵測出患部對側的visual search deficits,即易被察覺有neglect問題。
  • 非固定式地變換stimuli畫面與adaptive的duration time,避免了背題之可能性。

限制與未來發展:

  • 受測病人的arousal程度、表達能力或施測者可能記錄錯誤皆是可能影響response type的判定而影響adaptive procedure變換的干擾因素。
  • 此adaptive search measures的表現或許可用於當成一功能恢復的參考指標。

除了文中得到的一些重要資訊外,尚有些心得:

  • 本文的"adaptive"就字義上有「適性化」的意思,但主要改變是在出題的呈現時間因前次答題結果做調整,並無縮短測驗時間與確定能力分佈區間之目的,與老師推行的「adaptive testing」是不同的概念。
  • 此設計可以再進一步比較短期的test-retest以驗證工具的測量穩定性,文中拖了好幾個月才再測,受病人本身功能變化影響很大,實在不是很恰當的設計。亦可驗證不同施測者做記錄的測驗結果差異。
  • 文中都以左右側search target表現不對稱來判定是否有neglect,但如果如討論中限制所提到當病人警醒度差,兩側注意與搜尋目標的表現都很糟,但左右差異卻不顯著者,也判定無neglect問題,這樣對嗎 ? 總覺得該設定個threshold才對,至少應該要求好側表現要達某水準後,才能再進一步比較患側表現是否不如好側表現,再判定是否有neglect,這樣會比較合理。
  • 感覺"neglect"這的詞是相對比較的結果,很難判定絕對的嚴重程度...orz...

2009年4月10日 星期五

認知測驗工具於臨床操作與架設之議題

● 傳統測驗方式:
測驗工具規格與位置:通常A4大小測驗紙張,平放桌面
受測者位置:坐姿,彎頭看桌面上測驗紙本,自由調整目視距離約30cm
受測者操作:手倚靠桌面,紙筆作答、口語對答或手指指明
施測者位置:受測者正對面,面對面
施測者任務:口頭說明測驗與指導語,示範操作,主導測驗的開始與結束、變換

-------------------------------------------------------------------

● 改成電腦化測驗後將出現的議題:
1. 測驗畫面是否維持A4大小 ? 還是全螢幕大小 ?
2. 電腦螢幕畫面採用直立式 ? 平躺式 ? 或傾斜擺置,仰角多少度適合 ? (目視距離仍保持約30cm)
3. 採用受測者全程自行操作測驗介面方式 ? 還是施測者一步步主導測驗的開始與結束、變換 ?
4. 仍以施測者直接解說 ? 還是指導語用錄音檔方式並結合說明文字或示範影片、圖片 ?
5. 如需施測者主導時,施測者該如何共同操作畫面 ? 如何示範操作 ? 面對面坐,還是坐於受測者旁 ?

---------------------------------------------------------------------

● 個人認為適合的方案:

A. 畫面的選擇:
使用A4大小於視知覺測驗時可能無法達預期效果,故建議今後採用固定尺寸、解析度之全螢幕方式呈現。目前使用規格:22吋寬螢幕、1280x800、全螢幕。 自由調整目視距離約30cm,亦在手部reach以操作螢幕之可及範圍。

B. 指導語及相關注意事項解說方式:
‧為確保指導語及相關注意事項解說標準化,故建議採用語音播放方式(設定可選擇中文、台語版。是否需其他語言版本,再議...)。
‧相關注意事項說明建議採用分類、分頁且簡短描述,並結合語音播放
‧又考慮受測者不識字之可能,理應有選擇不顯示文字說明之功能使用受測者熟悉的語言解說、示範圖片或影片替代之

C. 操作流程的主導性:
‧臨床評估並非問卷作答,且為確保受測者了解操作方式及測驗結果的有效性,故建議仍應採用施測者全程監控,並主導測驗進行。
‧一般考慮使用雙螢幕且雙滑鼠(施測者用滑鼠;受測者用觸控螢幕=第二滑鼠),輪流授權操控(施測者掌控功能頁面的切換、練習及測驗畫面的開始;於練習及測驗畫面開始後將操控權交給受測者,但單題測驗結束是由受測者自行點擊「完成鈕」確認作答完畢,之後再將操控權歸還施測者。)(期望程式設計時能有限制或切換控制器之功能。)

D. 施測者及受測者相對位置、螢幕擺設與示範操作的考量:(3方案可選擇,但各有優缺點。)
1. 受測者與施測者面對面而坐,雙螢幕都使用平躺或仰角方式擺設:施測者可面對面示範操作;但需較大的桌面空間,且須多留意對受測者進行測驗時的干擾。
2. 受測者與施測者面對面而坐,雙螢幕的其中一端或兩端皆採直立式擺設:受測者進行測驗時不受施測者干擾;但施測者無法面對面示範操作,只能以影片或圖片結合語音來解說操作方式。
3. 受測者與施測者面對面而坐,使用單螢幕(觸控螢幕)平躺擺設:施測者可面對面直接於受測者操控的螢幕上示範操作,類似傳統測驗模式,但施測者不易強制掌控操作程序與立即觀察受測者表現成果。

PS: 受測者與施測者相鄰而坐時,雖施測者可於一旁做最清楚的示範操作;但若剛好位於受測者患側邊,會發生嚴重cuing作用。故不建議此配置。

PS: 觸控螢幕採用平躺式或傾斜擺設雖方便操作,但需考量反光問題。且老年人對螢幕強光刺激的適應、資訊設備操控的排斥感亦須多留意。

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

聽力練習

星期一~五
上班前、午餐後、下班後,一日三次練習約20~30分鐘


題材:
網路上相關教學、雜誌之podcast,找適合主題與內容
需含manuscript

執行方式:
先看完熟悉manuscript後,再分段重複聽 + repeat!!!

一日三次同一題材、每天換...
the same between weeks (隔週重複題材?)...再議...

PS: 提早約半小時到辦公室(8:45前)....XD...

目前任務清單

任務項目(理想單週之時間分配比重)

主要任務:(60%)
1. 電腦化評估工具發展 (40%)
列出臨床架設與操作時待澄清之問題,4/10提出
歸類描述、先擬定可能選擇之方案
2. 相關資料檢索與閱讀 (20%)
Visual Hemispatial Neglect, Re-Assessed...
NIH電腦化發展成果,各節重點整理,4/13
繼續搜尋題材,找高手請教搜尋技巧...

次要任務:(20%,視任務多寡與時效性做調整)
1. 協助核對與分析數據
目前:謝正熙部分,需再配對新給的lab資料、重新分析最後key完的測驗數據...
2. 協助教學資料整理或報告建議等事宜
目前:無
3. 協助校閱稿件
目前:無

其他雜事:(20%,視任務多寡與時效性做調整)
文書處理、圖表製作、網頁維護、協助計畫申請或資料彙整等...
目前:無,但隨時會有...

評估工具發展筆記

空間注意力測驗 (SAT)
空間順序記憶力測驗 (PDT)
-----------------------------------------------------------------------

會議討論結論:
1. SAT,練習頁面內容調整(如下功能補強)、使用不計分之兩區塊範圍
2. SAT,測驗頁面使用左右鏡像對稱
3. SAT,「完成」鈕由受測者自行點擊
4. 兩測驗,操作開始時前,畫面中滑鼠游標會干擾
5. 兩測驗,需設計施測與受測方不同之操作頁面,掌握雙螢幕操控功能
6. 硬體先架設於復健病房,先就近零星測試與觀察操作問題

------------------------------------------------------------------------

功能補強:

A. SAT:
1. 說明頁面:縮字數、分類、分頁
2. 記錄各圖表xy數值,供統計軟體繪製圖表
3. 練習頁面:單點提示操作→變換位置→多點提示→多點無提示→完成
4. 測驗頁面改採用左右鏡像對稱方式隨機出題
5. 分割施測與受測方不同的操作版本

B. PDT:
1. 設計說明頁面
2. 設計練習頁面
3. 測驗結果數據匯出
4. 分割施測與受測方不同的操作版本

C. 最後:
1. 修正bug
2. 調整說明與錄製說明語音檔
3. 轉成直接執行檔、安裝檔(視需要...)

----------------------------------------------------------------------

待掌握功能:
1. 設定滑鼠游標預設位置與狀態 (應該可以找到...)
2. 雙螢幕執行不同操控畫面之功能 (目前...have no idea...)

-----------------------------------------------------------------------

5/4 (一) 12:00 下次會議